湖北省竹山县秦古镇西南有座山,山的名字叫竖旗。竖旗山下竖旗村,因山而得名。从秦古集镇到该村,20多公里,全是盘山路,不仅弯多,而且路窄。若无向导,又无导航,很难找到那个村。
今年60岁的吴强,满头银发,他是竖旗村扶贫第一书记。从县直机关到扶贫一线,吴强已在这里奋战了四年。
竖旗村是全省重点贫困村,全村312户998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达135户418人。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是当时竖旗村最突出问题。
为改变竖旗贫穷面貌,吴强率村支两委一班人,历经四个春秋,他用坚实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鲜活的扶贫故事。
一座大桥连接两岸民众
竖旗村罗家坝、华家庵,是两个相邻村落。村落附近有条河,河的两岸是大片耕地。过去,每到夏秋时节,人们最怕下雨,一遇暴雨来袭,河水陡涨,水流汹涌。因为没有桥,对面成熟的庄稼没法收,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有村民告诉吴强,好多次有人冒险过河,都险些被急流卷走。
吴强初到竖旗,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对罗家坝、华家庵过河难问题呼声强烈。吴强暗下决心,解决这里群众过河难,势在必行。
吴强经过紧锣密鼓准备,带着建桥请示报告,向秦古镇领导反映群众诉求,到县城向单位领导汇报建桥构想。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罗家坝大桥终于在2018年11月开工建设,2019年6月顺利竣工通车。
罗家坝大桥建成贯通,彻底解决了这里百姓过河难,受益群众覆盖涧池、独山、竖旗三个村1000多人。
一条水道惠及无数乡亲
竖旗村地理环境特殊,山不能积水。所以这里没有溪流,没有山泉,没有水井,只有山脚下那条大河。
竖旗是有名的缺水村,早年村民用水,要到几公里外的邻村挑水;家境好的人家,在屋里备有大水缸,用拉车从很远的地方运水,再储于缸里。因为缺水,不少村民远迁他乡。
为解决饮水难题,吴强率他的战友们,四处寻找水源,跑遍周边山谷。最终找到一个水源地,名叫张家湾,属邻近擂鼓镇田垭村管辖。为勘察引水路线,吴强一行手持砍刀,无数次穿越荆棘丛林,每一次穿行,身上都要留下无数带血的刺痕。
张家湾的饮水工程,仍不能满足竖旗全村用水。在县、镇领导支持下,又另建一条管道,从几十公里外的洞沟水库引水到竖旗,工程总投资近千万元。利用两处水源,为竖旗村民饮水加上了“双保险”。
竖旗村饮水困难的圆满解决,令吴强感慨万分:“如果没有党的关怀,想解决竖旗人畜饮水,比登天还难!”
一位五保引出十岁误差
三组有位弱智老人叫周克根,按照他的情况,年满60周岁应享受“五保”政策。但审核他的材料时,发现他身份证显示为1965年出生。更奇怪的是,吴强在调查周克根的身份档案时,发现他的第一代身份证显示:周双根,1955年出生;而第二代身份证显示:周克根,1965年出生。前者是姓名错,出生对;后者是姓名对,出生错。按周克根第二代身份证上的年龄,他不能享受“五保”政策。吴强在调查时还发现,周克根的亲弟弟周克胜,为1960年出生,弟弟怎么还大哥哥5岁?
吴强在收集村民大量证明材料后,通过取得公安部门支持,终于在2017年10月,让周克根重新领到正确信息的身份证,并纳入“五保”对象。
四年来,在扶贫攻坚道路上,吴强团结村支两委,修路、建桥、引水、解难···
他以务实的作风和整村脱贫实绩,赶在退休前夕,为竖旗群众交上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扶贫答卷。
吴强在秦古镇竖旗村。
竖旗村全景
吴强(左二)在困难户张秀英家里了解生产生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