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梅河口市以建设服务型大学生村官队伍为引领,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提升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制度明责任。从规范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四项制度”,即驻村帮建制度,严格考勤、请销假、离任等规定,明确乡(镇、街)等上级部门不得随意抽调大学生村官,确保其安心工作;职责分工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包保一个村(居)民小组,组织开展民事代理、文体活动等,赋予实职进行“压担式”培养;工作纪实制度,实行每日一记,还原履职过程,进行日常化、动态化管理;履职监督制度,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公开亮身份、亮责任、亮措施,广泛接受监督。
提升能力强本领。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拓展差别化培养路径,补强大学生村官能力“短板”。建立“A+B”培养套餐,供大学生村官自主择训。A套餐为农村管理类,内容涵盖基层组织法、三农政策法规、农村工作方法等基层领导干部必备知识;B套餐以高效规模农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乡村文化建设等农村发展转型知识为主。同时,采取“异岗”实训,安排每名大学生村官到乡(镇、街)机关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熟悉中心工作,掌握业务流程,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考评增活力。突出群众导向和服务导向,实施“双考四评”的实绩评价激励法,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双考”即量化考核指标,突出考核发展业绩和服务业绩;“四评”即坚持在考评方式上走群众路线,采取上级领导点评、同级班子成员互评、服务对象测评、对照检查自评的方法,客观考评工作实绩。为防止出现“混日子”、“守摊子”等不良现象,建立大学生村官末位淘汰机制,对考核排名靠后、村民满意度低的,一年亮“黄牌”,两年亮“红牌”,强化正反双向激励,着力锤炼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素质高、服务绩效优的大学生村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