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永联村: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之路
2024-09-11 10:46:00  作者:周思媛 黄正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镇景观河面波光粼粼,闪烁着一个年轻而又神奇的村庄……

  是的,从“茅草盖屋、腌菜搭粥、四季都穿破衣服”的贫困村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明星村,敢破敢立、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实干争先,永联人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精神进入发展快车道,让永联村集体经济实力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中位居前三甲,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东南端的永联村,也有过灰暗凋落时刻。

  四个字“穷困潦倒”涵盖了此间景态。

  10.5平方公里村域是长江下游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于1970年最晚围垦成陆、1971年建设而成,直到1978年还是沙洲县(张家港市旧称)最小最穷的村庄。当年集体负债仍高达6万多元、村民年均纯收入只有68元。伴随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历经着五十四个春秋激荡,为人们描摹出大半个世纪以来永联乡村生活的大致轮廓,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恢弘叙事增添生动注脚。

  幸福的未来方案,希冀把三农的创造伟力生动地书写在江南大地,走出一条极不寻常的共同富裕、强村强国的发展之路。

  一个村庄的信仰与坚守

  消除贫困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队办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当时张家港的前身沙洲县紧跟政策导向,掀起“大办社队企业”的热潮,起起伏伏。

  1978年,沙洲县南丰公社从建强农村党支部入手,选派吴栋材到永联村担任第五任党支部书记、第七任工作组组长。“不了解农村,何以了解农民。”聊聊大地上的事情,不能漠视挣扎承受奋进的村史。

  “我前几天才刚刚骂过他,你现在拿着借条去找他签字,只怕他不给咱们签啊!”时间回到1979年5月,当父亲拿着借条准备出发的时候,王军华的母亲突然拦住了他。“没事你骂人家书记干啥?”

  曾经“地势低洼、十涝九灾”是标配式描述,说及茅草房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池塘?那真是老一辈永联人一段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令人不堪回首的辛酸岁月与清晰记忆。

  一穷二白,王军华家靠接二连三地借钱过日子。6口人2个劳动力,每到年底按公分来分,只能分到2至4人的口粮,是当时村里最穷的两户人家之一……不管怎么说,吴书记在村里的威信很高!于是,父亲就拿着借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敲开了吴栋材办公室的门。

  “吴书记,我是来给您道歉的。都是我老婆的错。”

  “噢……那件事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吴书记您真是宽宏大量,谢谢您!另外,我们家最近又没米吃了,家里的孩子们最近都在饿着肚子呢,想找银行借点钱。”

  “这样啊……那我得赶紧签,签完了赶快去买米。”

  “你看,我这当书记的也帮不了什么大忙。”

  毕竟,那是几代人的记忆、青春,乃至生命源起和终结的地方。

  物资匮乏的年代,突破“以粮为纲”的思想禁锢,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东风”,集聚村内能工巧匠,陆续创办枕套厂、花砖厂、玉石厂等8个小厂,工业发展的“第一桶金”横空出世,让村子逐渐有了元气。

  随后,自筹30万元办起轧钢厂,点燃了永联村崛起的“星星之火”。

  “与其来盘什锦菜,不如养只金凤凰,捏紧拳头干大的!”吴栋材如此这般“自曝家丑”。农民办钢厂,意味着要有咬住不放的决心,意味着要经历一场观念上的风暴,意味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和行动力,意味着要付出无尽的汗水与心血。

  1988年在吴栋材带领下的永联轧钢当年盈利600万元。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吴栋材突然跟大家说:“我们要上马炼钢!”

  一路劈荆斩棘,乘势前行。2002年永钢的利润才1亿元,要一下子投入10多亿进去,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等因素去分析,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当时厂里没有一个人会炼钢,搞不好就功亏一篑……

  事实上,从当年8月16日开始至次年7月26日,炼钢项目仅用一年不到的时候就建成投产,并形成一个由港池、料场、烧结、炼铁、炼钢连铸、制氧、煤气等数十个项目组成的百万吨炼钢工程,开创了中国冶金行业发展的先河。

  改革给村企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永钢集团崛起来啦。

  “一年一个样,三年再建一个新永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永钢集团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契机,产能从400万吨提升到900万吨。轰轰烈烈的年代,像灯火辉煌的列车在夜里一闪而过,令人怀念。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永联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具有国内远近闻名的“华夏第一钢村”。

  村子立体了起来、壮实了起来,并拥有了城市里的样子!簇新、清丽。

  “吴书记啊,只要能把我们村并入永联,哪怕是睡在炼钢厂的烟囱底下也行。”吴栋材从1978年担任永联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心中就坚定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加富裕。

  2007年以前,虞忠妹家还是东华村村民。1978年结婚时建的两间平房70个平方,堆了很多粮食、农具和杂物,住着自己和丈夫、女儿以及公婆三代人。另外还有一间低矮的小棚子当厨房。

  2009年,先后把周围的5个村子并了进来,将宅基地和耕地流转用于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拆迁的房屋面积和房屋质量,虞忠妹家拿到2万多元的赔偿费。分得一套140平米的产权房,以每平米500多元钱买了下来,再花6万元简单装修后便高高兴兴地住进去;在南京工作的女儿达到适婚年龄,2010年又分得一套153平米的大房子;公婆则住进了80平米的老年公寓房(交24000元押金就可免费入住,老人去世后房子由村里收回,押金退给老人子女)。

  一个村庄的信仰与激情,并非都是宏大叙事,只是把事业当作生命在坚守、把百姓当作亲人在呵护……

  “‘飞鸽牌’的干部干‘永久牌’的事”。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定力,不折腾、不乱铺摊子,也要有科学求实的精神,不胡干、不蛮干。

  袒露青春壮丽的划痕

  54年风风雨雨,早有“敢破敢立、自强不息”,不负“团结奉献、实干争先”,凝聚着一代代青年的热情与奉献,铅华洗尽。

  一枝独秀的乡镇企业被后来居上的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形成内外夹攻之势,1995年的经济形势急剧下滑,张家港市3000多家国有资本全部退出,新一轮的国有集体资本改制大潮席卷而来。

  2002年,市领导再次找到吴栋材,要求把企业股份全部转给私人。吴栋材对市领导说:“村里必须、至少保留企业一部分的股份。”市委领导知道吴栋材的个性,便答应了下来。可部分干部闹起了意见:公司留股份给村里,我们干部的不就少了吗?有必要给村里留资产吗?

  “转制,是大趋势,但我们不能转彻底,彻底转。转彻底未必是好事。要是转彻底了,我们永联村的公共建设怎么办,村民怎么办。他们就没有了收入。老百姓的土地都支持企业发展了,现在我们把老百姓扔一边,这对吗?”吴栋材在一次会议上对永钢干部如是说,“我不仅是企业的董事长,更是永联村的党委书记,要对村民负责,要给村民一个交代。”

  “我再三考虑,决定把我一半股份留给村里。”

  两次转制,吴栋材老书记坚持给村集体留下了25%的股份,激活了整个村子的精气神,这成了一种习俗、一种时尚。

  紧扣时代脉搏,勇立发展潮头。

  一年春天,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拉着孙女的手,步履蹒跚地穿过马路。一阵喇叭声给老人吓到在地,孙女则蹲在旁边直哭……

  第二天上午,吴栋材召开村委大会。首先向大家讲述了昨天傍晚发生的惊人一幕。“路是我们修的,学校是我们建的,现在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总不能让家长们天天为孩子的安全担心吧?”

  “多派点交警执勤,疏导一下。”“在那地方设个红绿灯。”……

  “既然上面走不安全,那我们就从下面走。”大家一听说要造地下人通,恍然大悟。“造地下人通的确要花不少钱,可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小孩的发展账,算永联未来的发展账。孩子受到的伤害岂能用金钱来衡量?!”吴栋材告诉在座的村委干部。

  3个多小时会议敲定一个主意,投资500万元建造地下人行通道。

  年长一点的说,活了大半辈子了,总算正儿八经地被重视了一回。

  一世执著、上下求索。用古籍葛洪[东晋]《抱朴子·用刑》里的一句话来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吴栋材老书记就是一位起而行之的实干家,一个被理想鼓舞起来的企业家。

  抹去岁月寂寞的浮尘,袒露青春壮丽的划痕。

  自2004年始,村党委在全村设立了“文明家庭奖”,对村民遵纪守法等8大类58个方面的行为进行百分制考核评比。从2010年开始,把考核结果与村民所有二次分配、福利待遇捆绑在一起。对流动在外的村民,要求其所在社区、工作单位出具《永联村民文明素养评价表》,参与村里的统一考核。通过永联村讯、宣传橱窗、社区广播、自办网站、短信平台等开展广泛宣传。

  党的乡村振兴之策,为广大乡村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组建舞蹈队、锣鼓队、龙狮队、折扇队、篮球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是一条明路。用教育培养人,把高等教育移植到农村,与杭州电子科大、安徽工大、江苏科大等高校合作,在家门口开办了硕士班、本科班、非学历教育班,是一条宽路。广泛开展村民培训,重点传授交通法规、文明礼仪、和谐邻里、计划生育、劳动技能等知识技能,是一条稳路。

  从2005年起,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了联峰广场、文化活动中心、永联戏楼、水幕电影、音乐喷泉,村情厂史展厅、党员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档案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设施。

  既举旗定向又细致指导,既领衔挂帅又作战出征。这一切均是老吴书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形容,“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永联的小镇,村民的面子,国人的标杆。2005年,吴栋材心中的乡愁更浓郁、更淳厚,又在二儿子吴惠芳身上打起了主意,报效国家、殊途同归,“让乡亲们跟上时代步伐,过上美好日子。”即后来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小吴书记”。

  “老二啊,你多久没回家了,怎么也不回家来看一看呢。”吴栋材心里清楚,从高级军官到村官的落差很大,不知道吴惠芳愿不愿意回来。1960年10月出生的吴惠芳,中共党员,原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最近部队事情多,都忙不过来,你和妈妈身体都好吧。”

  “你妈妈还好,就是我,现在年岁也70了,现在企业办大了,村里建设很忙,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了。”因为这一抹温情,因为这一缕大爱,吴惠芳这下听了一向泼辣果敢的父亲来意,硬是生愣愣在那不吭一声。

  “老二啊,我也知道你为难,自己找了些人来,可是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对永联的熟悉程度都不如你,你就回去帮我一把吧。”

  你有呼,我有应;你领头,我跟上;你掌舵,我安心;你和我,拧成一股绳。“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2009年吴惠芳提出“铸魂、引航”(“村企分离、政经分离、村社分离”“抓教育、抓文明、抓公益”),带领村民一步一个脚印,真实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探索之旅。

  无论是啃“硬骨头”,还是蹚“深水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次次实践着“建设永联小镇、改革乡村治理机制、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发展壮

  大集体经济等”现代化新形态的共同富裕之永联样本。

  ——为了让全村100多名年龄偏大技能偏弱的村民实现就业,吴惠芳积极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江南农耕文化园等项目,促进村民增收就业。

  ——为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城里人的优质教育,吴惠芳推动永联村投资超亿元,建成了设施一流的村小学,还在小学组建起管弦乐团。

  ——为了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吴惠芳积极争取南丰镇支持,筹资新建了占地面积5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64平方米的社区卫生院,与市中医院共建科室、共享资源,大大方便了村民看病就医。

  ——为了让有创业能力、创业愿望的村民创业致富,吴惠芳推动建设农民创业园、美食一条街,同等条件下永联村民优先租赁,不仅带动了就业,而且让一、二、三产充分得以融合发展。

  ……

  “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迎着阳光、不惧风雨,共同见证新时代永联发展的万千气象,这是深耕三农建设的逻辑起点与价值旨归。

  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子落而满盘活。江南的农事,势必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看得见、摸得着,孕育着更动人的美,且越发深远。

  旭日东升浪拍沙,容光焕发灿流霞。

  永联、永联

  永联,永远联合起来!生生不息。

  共同富裕、强村强国关键在人。我们的现实生活,依然被固定在历史、过去和当下的语境之中,被固定在祖辈、父辈和自己的思维之中,但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五楼的老王说,倪英(楼道长)能有这么好心?

  五楼东边套老陈说,明摆着的,她住顶楼(6楼),加装了电梯,她房子升值快,最好卖,她是为以后卖个好价钱做准备……这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三楼的老吴讲话比较中肯。他还说:“事情总得有人牵头不是,楼道长做事是是辛苦了点,但也是人之常情嘛!”

  底楼的老头老太基本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楼道长跟他们保证过:加装电梯不影响他们房子的采光,也没有噪音,更不用他们交任何费用。所以他们保持中立。

  “我们都支持楼道长的工作,只是还要好好考虑考虑。”最后几个人一合计:要加装电梯,他们不反对也不签字,更不会交任何费用。

  再后来,倪英又挨家挨户走了几遍,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结果。

  此时,钢村嘉园第一、二、三批加装电梯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一栋的楼房还是没有动静。楼道长没有再继续来做他们的工作。2024年的4月份,第五批加装电梯工程启动,听说计划安装15台电梯,覆盖永锦园、永颐园、永谐园、永秀园、永润园、永瑞园以及永馨园七个园区。

  老王他们有些纳闷:倪英最近这几天放手了……

  眼看着人家踩着电梯厢忽上忽下的,老王他们有些着急起来。老王70多岁了,他不想再爬楼梯,爬一次楼梯他都要停两次喘两次,才能到五楼。老王和老陈去找社区的秦欢,秦书记却说:几个月以前签订合同可以,现在签合同怕要加2万元,不然他们做不了。秦书记解释说:钢筋、水泥、电梯都加价了,人家也不愿做赔本生意。

  老王一直想不明白的是:现在的公务员都这样了?帮助别人自己得不到一点好处的事情他们也干?看来世道真的变了!

  最后,老王跟老陈一商量,厚着脸皮给倪英打去电话。“楼道长,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老邻居的面上,帮忙做做‘加装工作’,你辛苦辛苦!”

  第二天倪英固然来了。

  一见面,老王话夹子如泄洪闸一般:他真的不想再爬该死的楼梯了,他不仅有哮喘病,而且膝盖还有问题……老王腆着脸有些低声下气地求楼道长:想想办法么?

  倪英想了想,该是收场的时机了,她拿出一份几个月前签订的合同,对有些着急上火的老王说:“合同我早就代你们签好了,就等你们做后续工作呢。”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思之深,行之笃,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永联小镇上民众生活和美殷实。

  “选准一个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落实党的好政策。”短时间内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大力度的执政根基,靠的是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守的是“铁心向党、永葆先进”的最高信念,行的是“党旗飘扬、党章指引、党日红火、党徽闪耀”的基层党建模式,把支部建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楼道的“神经末梢”之魄力。

  午后的永联小镇,一幢幢高楼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村民们搬着板凳、马扎围坐在楼道口聊起家常。“现在大家都住在楼里,小区对面是超市,各种商品要啥有啥,生活便利着呢。”79岁的村民王清峰话语里透着喜悦,“每个月村里给我发1000元生活补助,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尊老金、饭补什么的,我这老头子一年就能拿1万多块钱,生活根本不用愁啦。”

  全村10.5平方公里、1.1万人,仅2023年实现工农业销售总收入161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3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3万元。永联的成绩单耀人眼目,诠释着美丽的成色与质地。

  “永联是样板,永联成为中国乡村小镇率先走向世界的标杆。”

  不能回到过去,却促使了过去的情景再现;不满足于当下,却站在“第二个一百年”新征程,凝心聚力、合心合力、齐心协力,实践着强村强国的“富民样板”。

  站在江边钢村的土地上,造福周边——

  “这一还算成功的永联样本造富模式,让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提供给其他村使用,变革性力量因地制宜推广实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未来已来、前景可期。在实施多年农村家庭文明积分的基础上,永联村搭上了数字乡村建设“快车”,打造了全国首个村域数字乡村信用平台。眼下转向新一轮造富,吴惠芳正在忙着筹备另一件事:和其他村庄在基层治理上联合联动,以便更好惠及普天大众。

  “让好人量化,同时赋予信用等级。”老百姓可以享受对应的商品折扣、文体活动等福利,比如1分钱喝咖啡、免费看电影等等。与此同时还能享受信贷优惠等金融支持。目前还在探索跟银行合作,信用等级高的,存款利率也高,让好人处处有好报的愿景中。

  站在江边钢村的土地上,连线首都——

  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开启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2024年3月5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听取了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关于永联村乡村变化和村民幸福生活的汇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永联,江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处处孕育着新希望。听完汇报,总书记说:“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新征程上,永联与大江南北村社一道分享机遇、彼此成就、携手同行。

  站在江边钢村的土地上,催征号起——

  一个壮举、一面旗帜、一座灯塔、一部历史、一条道路,敢破敢立的永联精神与追求实业强国、志在世界巅峰的中国企业家精神,一直在华夏大地上,向国人展现“永联方案”,提供“永联路径”,一群敢梦敢为的变革者,一次非同寻常的跨越史,一条由消贫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的创新蝶变崛起之路,感昭日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发展新质生产力,乘高质量发展之势,集攻坚克难之智、汇团结奋斗之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正如鱼跟水的一段经典对白,说给世人听,说给未来听,说给你我听。

  或许,这就是人们宿命里唯一能瞻望现代化的未来永联。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