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办合作社 一办上了“瘾”,伊和塔拉嘎查两年创办4个合作社
2021-06-11 10:0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妍 本报通讯员 孙艳丽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日,在内蒙古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伊和塔拉嘎查种植合作社的水田里,忙着插秧的村民说,蚯蚓粪育的秧苗就是不一样,长势真不赖。该合作社于今年2月份成立,这是继黄牛养殖合作社、蚯蚓养殖合作社、手工艺品合作社之后,嘎查党支部两年内领办的第4个合作社。

  办合作社办上瘾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嘎查干部查看种植合作社秧苗

  几年前,伊和塔拉嘎查集体经济一直是全苏木最薄弱的。尽管从庭院经济到项目招商,嘎查干部工作没少干,可就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现实倒逼嘎查党支部书记杨光换个思路谋发展,打算利用毗邻科左后旗黄牛交易市场的优势,领办黄牛养殖合作社。

  “合作社不挣钱”“开一个黄一个”……当时,全旗还没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功的先例,村民们因为心里没有底,也就不相信。但嘎查干部没有动摇,“没有先例就自己放样子。”杨光和嘎查干部带头投资,跑遍全嘎查,最终动员到14户入股合作社。

  2019年8月15日,黄牛合作社正式成立。由于没有办公地点,一群人就挤在一辆报废的公交车上办公。天热时,豆大的汗珠往下滴。天冷时,晚上值班裹着棉被依然发抖。最初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的合作社规划图,最终在100亩沙坨子地上建起来了。

  要想让社员打消观望情绪,就需要靠效益说话。杨光为合作社制定了灵活的运营模式,一边组织经纪人从牛市购买优良品种饲养,一边为黄牛交易市场的客商提供短期代养。经过一年多运营,合作社黄牛存栏600余头,建设了可养殖1000头牛的棚舍。社员也从最初的14户变为172户,嘎查入社率达100%,还带动周边30余户困难户增收。

  养牛越来越多,牛粪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如何处理成了新问题。“不行就花钱雇人收拾呗!”大家的思路一时打不开。在苏木政府的协调下,嘎查与环保公司合作,把牛粪变成有机肥,每年可分红35000元。后来,嘎查干部们多方打听到,牛粪可以充当养殖蚯蚓的肥料,在确保技术到位、资金到位、销路到位的前提下,2020年7月,蚯蚓养殖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7月1日买下了蚯蚓苗8000多斤,现有存苗16000多斤。

  有了两个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底气也越来越足了,手工艺品合作社和种植合作社顺利地办了起来。4个合作社盘活了嘎查现有资源,打造了养、种、产、销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市场优势、生产优势的融合。

  2020年,黄牛养殖合作社收益80多万元。今年,蚯蚓养殖合作社每亩预计纯利5万元以上,种植合作社水稻预计亩均增收500元以上,手工艺品合作社预计年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我在合作社上班,顾家、赚钱两不误。”“蚯蚓养殖真好,牛粪就直接利用了。”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为嘎查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点赞。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