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我就是咱村的人了,我一定努力为村里多做事,做实事!”初到杨家山村,范敏在村委会这样表态。
范敏是一名选调生,2018年从南开大学选调至省委办公厅工作。2019年,根据组织安排,赴临县林家坪镇杨家山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队伍变了,任务没变。“我们是做好吃苦干事的准备来的,没想到村里条件还不错。”这是杨家山村给范敏的第一印象。听了介绍才知道,原来的杨家山村可不这样。之前,进村靠走,不通公路,遇到下雨天,狭窄的道路泥泞不堪,最深处能没入半截小腿;吃水靠挑,得到老井旁排队,住得远的村民得走好几里地;开会靠蹲,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大家伙儿圪蹴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商议事情;通话靠动,打电话要到有信号的地方,而且没有宽带上网……现在,那些场景已不在,在范敏眼前的是村民对生活变化的满意和欣喜,对省委办公厅帮扶工作的认可。条件变了,干劲不变,范敏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在改变中坚守不变,在不变中谋求改变,建设更好杨家山。
堡垒不变,建法要变。范敏把抓党建作为第一职责,坚持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村中流动党员多,在村党员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理解力差。他一方面通过网络联系在外党员,督促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组织在线参加支部活动。一方面,时常上门找老党员聊天,讲讲党的新政策。对在村年轻人,范敏与他们交心做朋友,引导他们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党员一定要加强学习、要过有组织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范敏组织全体在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升国旗、上党课、进行集体学习、召开组织生活会。
水土不变,活法要变。杨家山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范敏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好一方人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他与村第一书记和党支部书记一起商议,发展壮大散养土鸡合作社,帮助申请资金修建冷库,在专家指导下对公鸡、母鸡比例进行调整,销售了一批公鸡,对外拓展鸡蛋销路。另外,着手发展山羊养殖,让更多贫困户受益。范敏白天协调政策资金,看羊看市场,晚上起草方案合同。他还编了顺口溜,发动贫困户养羊:“各位贫困户,过来听一听。您要想养羊,别愁没资金,党的政策好,无息贷给您。个人写申请,跟村签协议。到期只还本,收益揣兜里。”最终,108户贫困户都申请签约,平均每户分到两只羊。日前,范敏走访李爱全大爷时,李大爷高兴地说,“我家分的羊下了崽,赚了。”
温度不变,暖法要变。去年,省委办公厅为帮扶村贫困户组织了爱心体检。范敏发现,符合参检条件的贫困户中有的拒绝体检,有的不明流程,有的与医生沟通遇阻,有的缺水难留尿样。范敏跑前忙后,引导分流,帮助翻译,还跑去买了五大包水拉回医院,和同事兑上热水给大家喝。2020年春节前,雪下得很大。范敏看到贫困户郭大娘在独自铲雪,便拿起铁锹帮她。“小范书记,你干不惯,我自己慢慢弄就行”“没事大娘,我没问题”。范敏问郭大娘为啥不跟着子女去城里住。郭大娘说:“他们在外面打工挣钱不容易。我住那,多了一份开销。我在村里种点地,加上给村里干活在爱心超市换的东西,日子过得挺好。”范敏意识到,健康扶贫、扶贫扶志、农村养老等,既要解决现实问题,更要在帮助贫困户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在村党支部努力下,村里盖起了日间照料中心,改造了村医疗室,丰富了扶贫超市。同时,范敏加大了对健康知识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宣传力度。
话题在变,初心不变。从学生到干部,从机关到村里,范敏说,角色在变,与身边人谈论的话题也在变。“之前在单位,同事大多会问从哪毕业的,学什么专业,为什么选择回山西当公务员?现在去了单位,同事基本都会说,像个村干部了,村里老百姓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能帮村里做的?往返途中,给父母报平安也总是说,‘我今天就回到村里了。’‘我去太原有点事。’”这一去一回,心中默认的归属也发生了改变。吕梁这片红色沃土,成为范敏这群青年践行初心的热土。
时间在变,使命不变。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范敏说,在村里待久了,四季愈加分明,感情愈发浓厚。“农村虽小,却是大有可为的天地。事情虽小,却关乎每个群众切身的利益。我要多做事,做实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教导的那样,把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写在山川大地,把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印在群众心底。”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范敏坚信,在林家坪镇的日子一定会在流年岁月中沉淀为人生最珍贵的记忆,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