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开府村村民在蒲县伊东制衣厂加工服饰。
山西省乡宁县关王庙乡种植户晾晒蒲公英。
数据是枯燥的,却最能反映成绩。
截至去年底,山西全省19549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不仅全部“破零”,而且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80.6%,比上年增加14.9个百分点;5-10万元的村占比40.1%,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虽与沿海发达省份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对于村多村小、基础相对薄弱的山西而言,却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突破性进展。今年底,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可望达到90%。
山西,村集体家底渐渐厚实了!背后的动力之源是什么,路径特色又是什么?近日,记者来到临汾、晋中等市的乡村寻找答案。
建强党组织,下好“先手棋”
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是山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着“先手棋”。
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把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建考核范畴……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以刚性制度压紧压实责任主体,以强化培养催生一批善治家、会理财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据介绍,仅去年一年,山西省级直接培训乡村干部2300余人次,县级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做到了全覆盖,全省有1.3万名村干部攻读大专和本科学历。
深居大山之中的临汾市蒲县东开府村村书记乔福平,就是我们见到的“能人型”带头人之一。该村紧邻的三家大型煤矿企业有数万职工,乔福平从中发现了商机,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将原来村集体的旧房屋改造成村办企业——蒲县伊东制衣有限公司。
乔福平表示,过去东开府村没有钱,也不敢用钱。是鼓励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东风,让他们放下了包袱,敢于做过去那些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谈及上马制衣厂的底气,乔福平说,事前他们对周边的煤矿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所有的工装都是外购或委托外地企业加工的,“我们拥有劳动力优势,家门口的‘蛋糕’拱手让给别人吃了,岂不可惜?”在煤矿企业的支持下,制衣厂于2018年9月投入运营,年设计生产工服3万余套,今年已获得了1.5万套订单,收入超30万元。
长山药是平遥县的“三宝”之一。记者了解到,旨在做大做强长山药产业的大手笔规划,正在该县岳壁乡诸付实施——以岳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依托,联合岳北、岳中、岳南等6个村,致力打造“长山药小镇”。
乡党委副书记侯全俊介绍,因为仓储、销售等问题,去年岳壁乡长山药种植面积由以前的万余亩骤减到2000亩。为此,乡里计划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探索组织联建、项目联动、服务联手、实事联办的实现路径,绘就传统产业的振兴篇章。“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组织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长山药小镇”工程分为三期,覆盖仓储、深加工、观光体验以及餐饮住宿等项目,一期工程筹集了6个村庄近360万元扶持资金,新建冷库12座,今年11月完工,可储存1500吨产品。接下来,岳壁乡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观光体验和餐饮住宿项目建设。
巧用市场之手,刷新发展模式
大宁县股份经济联合总社,是该县84个村共同成立的一个市场主体。站在连通陕晋两省的马头关黄河大桥上,总社社长、大宁县岭上村党支部书记冀红生介绍了联合总社的由来和运营模式。
去年,县委县政府统筹考虑,建立县级股份经济联合总社承接黄河采砂工程,并面向全县84个村级社及村民募集资金,采砂收入按照各村股份比例分红。初期,总社由84个村共同出资420万元,也就是说每个村都有5万元的“原始股”,依据总社章程要求,利润的80%按股分红,去年每村获得分红7865元。目前总社有18艘具有《河道采砂许可证》的船只,预计全年利润将突破1000万元,分红也将大大增加。
大宁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大宁县曾是深度贫困县,村庄产业基础薄弱,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门路。结合本地实际,大宁县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改革,用活用好市场之手,更好地开发集体资源、管理集体资产、服务集体成员、发展集体经济。“大宁县股份经济联合总社的探索之举,被相关专家称为‘山沟沟’里的生动实践。”
无独有偶,创新发展模式的“头脑风暴”也在山西其他地方陆续上演。
如何放大土地这个农村最大的资源优势?今年初,晋中市出台了“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举措,要求对农村集体非承包耕地、林地、四荒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以及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摸底整合,引导工商资本和科技“上山下乡”。平遥县岳壁乡黎基村借助“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与晋伟中药材合作社共建中医药产业示范区项目,流转集体和农户承包地450亩,村集体每年增收35万元。
大同市天镇县组织8个乡镇19个村,联合引进北京大伟嘉股份公司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项目,引领全县特色养猪和循环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忻州市繁峙县整合了1560万元扶持资金,对26个村开展村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为主的试点,由县级运维公司统筹管理。
用好“种子资金”,释放酵母效应
2019年,山西省委组织部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到2022年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每年扶持30个县(市、区)755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每个村财政补助资金总额不低于50万元。
财政扶持资金好比“种子”,如何让“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产生辐射示范效应?山西省拒绝“杨柳水大家洒”,更不让“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是采取“竞争立项”的办法确定扶持对象,优先扶持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群众反映好的村子。临汾市严格设定评审流程,由申报县的组织部长担任陈述人,县财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参加,通过PPT展示、口头陈述等方式,对财政资金扶持集体经济情况现场答辩,确保竞争择优。
“没钱犯愁,有钱犯难。”采访中,多位基层干部坦言,为了让“种子资金”释放“酵母效应”,他们着实费了不少心思。
位于吕梁山深处的隰县下李乡,下辖各村基础条件差,发展集体经济困难重重。乡党委副书记、产业联合党委书记杨晋伟说,仅仅依靠上级扶持资金,自身能力不足,难以形成上规模上水平的产业。他们采取的对策是,借鸡生蛋,借力发展,通过吸引企业参与,实现风险共担,突破市场重围。
下李乡在长寿村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7个村组建了产业联合党委。联合社整合7个村的扶持资金,与本地食用菌种植企业常兴农贸公司合作,建设了38座大棚发展香菇、羊肚菌、平菇和灵芝种植。借助企业的市场信息、固定客商与销售渠道,成功敲开了产品进入市场的大门,每年实现盈利130余万元,村均分红10余万元。同样,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也通过与山西交控集团展开合作,流转土地发展绿化苗木培育基地,村集体不但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还通过提供延伸服务,扩大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