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辉煌 村宝之光丨河南林州庙荒村:用实干书写新红旗渠故事
2024-06-28 08:5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红旗渠及渠畔的民宿 (庙荒村村委会供图)

  初夏时节,巍巍太行苍翠碧绿、逶迤壮丽。苍翠掩映之下,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高悬于陡峭崖壁之上,在阳光照射下泛着光芒。

  这条“人工天河”,就是被誉为“新中国奇迹”的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备受干旱困扰的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魄力,靠一锤、一钎、一双手,历经十载,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将北部的漳河水引入林县。

  随着红旗渠的竣工,凝结着林县人民血与汗的红旗渠精神,也镌刻在巍巍太行山间。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红旗渠纪念馆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这些年,红旗渠沿线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干部敢拼敢闯的奋斗姿态,都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写下了生动注脚。对此,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感触很深。

  庙荒村静卧太行山脚,红旗渠在这里穿村而过。与村名字面意思对照,庙荒村曾经贫穷凋敝,是河南省省级贫困村。2018年,庙荒村摘掉了“贫困帽”。如今更是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渠畔驻足,郁林英望着静静流淌的渠水,语气坚定地说:“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修成了红旗渠,我们庙荒人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庙荒村也变个模样。”

  纵观庙荒的“蝶变”之路,有形的红旗渠水和无形的红旗渠精神,始终滋养着庙荒村这方土地和生长于此的庙荒人。

  2012年,庙荒村时任村书记因病辞职,郁林英当选为村书记。尽管她将小家庭经营得有滋有味,但不少村民怀疑她能不能当好“大家长”。郁林英喝着红旗渠水、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骨子里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倔劲。面对质疑,她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村容村貌入手,多方奔走争取建设资金,打通了5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又陆续推进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郁林英将自己与庙荒的命运紧紧捆绑,使出全部力量唤醒沉寂山村。2015年底,听说有公司要在黄华镇投资开发旅游项目,郁林英多次到外地登门拜访,最终让太行观霖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落户庙荒。旅游项目的落地,坚定了郁林英发展民宿的想法。为了让村民吃上“旅游饭”,郁林英组织村民外出“取经”,回来后,老党员刘明生把自家房屋改成民宿,陆续带动十几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指着渠畔独具豫北特色的砖瓦农房,郁林英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村里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幸福庙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一打造并运营“渠畔人家”。村民李卫青家就在村头渠畔。2018年,在外务工的李卫青回家,把自家楼上的空房间改造成民宿,同时开起了小卖部和农家乐。她一边给游客拿水,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来村里参观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旅游饭”越吃越香了!

  凝结着伟大精神的红旗渠自带流量,呼唤着越来越多的人实地感受。为了充分挖掘红旗渠的发展势能,去年盛夏来临之前,庙荒村为期一个月的渠畔灯光节开幕。夜幕降临,渠畔之上升腾起水雾,配合不断变换的灯光,吸引了周边群众前来游玩。以此为契机,庙荒村还上马了“水枪大战”“汉服巡游”“音乐节夜市”等项目,以丰富的消费选择拉长了游客在村停留时间,增加了本村以及周边群众的收入。

  今年春天,有关庙荒村的“红旗渠故事”再出新篇。“今年3月6日开始,我们已完成第一期近2200棵车厘子果树的种植工作,年底前将完成第二期种植。”郁林英笑着告诉记者,下一步,庙荒村将以特色化、品牌化、优质化为方向,纵向树品牌、横向拓市场,推动樱桃种植产业向种养、采摘、定制销售及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延伸,“种产销”一体化,让“小果子”撬动“大产业”。

  如今,焕发勃勃生机的庙荒村,是红旗渠沿线村庄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夏天,红旗渠将迎来竣工55周年。在雄壮的太行山间,红旗渠已奔流了半个多世纪。它所凝结的“红旗渠精神”,也流淌在林州儿女的血液中,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红旗渠故事”。

  本报记者 刘凤双

  通讯员 闫乃谦 王婷 杜剑锋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