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来,是因为放心不下
2020-08-28 10:3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策划:许露露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驻村扶贫不易。可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即使驻村期满依然继续坚守,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村民的幸福指数。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选择留下?请听两位“超期”扶贫的第一书记讲述他们的“坚守故事”。

 

二度驻村,带上白发母亲和两个孩子

  在村里的临时住房里,毛鑫(右一)指导女儿做作业,她的母亲和儿子在床上玩耍。新华社 发

  人物: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加方乡龙开村第一书记 毛鑫

  到村时间: 2015年10月

  前些天,记者要和我聊聊二度驻村的故事,我却忙到夜深人静,才有时间梳理驻村战贫以来的点点滴滴。

  8月一直是马不停蹄的节奏,忙到鼻窦炎中耳炎同时爆发,半边脑袋疼到要炸,担心再拖下去要影响工作,只好到医院治疗。幸好,女儿已放暑假,才10岁的她忙完作业还能带弟弟玩耍。

  从南宁市兴宁区到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马山县,5年内连续在两个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为了兼顾扶贫工作和家庭,坚持将第一书记和两个孩子母亲的责任同时扛在肩上,竭尽全力战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2015年10月,我主动报名,从南宁市司法局来到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那笔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那笔村,我带领当地村民另辟蹊径,从无花果着手开发特色产业,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全村4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那笔村实现整村脱贫。而我,也从一个烫着时髦卷发的城里姑娘,变成了头发越剪越短、跟大家打成一片的第一书记,变成了村里的大管家。村民婚丧嫁娶,什么困难杂事,啥都找我问、找我管;我每天风风火火忙得起劲,高高兴兴为村民们张罗。

  2017年11月,第一任驻村圆满结束,我获得了“自治区优秀第一书记”的荣誉,这是对我两年战贫莫大的认可和鼓励。当组织上问,是否考虑换个村再战一程?我当时因为有了那笔村的驻村经验,内心自信满满,更觉得义不容辞,主动挑起了深度贫困村——马山县加方乡龙开村第一书记的重担。

  从一般贫困村来到深度贫困村,工作环境有着巨大的落差。记得第一次从南宁来龙开村时,3小时的路程中有一半时间,车都在“之”字形的山路上爬行。这条悬崖边上的公路,从此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龙开村位于马山县加方乡东北部,全村区域面积12453亩,耕地面积仅1384亩;“九分石头一分土”,山多、地薄、水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全村建档立卡户多达179户595人。正是这座石头山,制约了龙开村的产业发展,也阻断了村民的脱贫致富路。

  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接近年底,最忙的时候,我怀孕了。

  当时有人说,无论原单位还是村里,都可以借着高龄怀上二胎的理由,两边都别忙活了;还有人说,就算在村里宿舍躺着睡觉养胎,也没事;更多的是村民议论纷纷,那个大肚婆,怀孕了干嘛还留在村里啊?

  记得有一次,因为怀孕初期的各种反应,实在难以支撑,没能及时交接工作。对接的同事一个电话打过来,直言不讳:“怀孕了怎么还硬扛?你想生二胎,又不愿意离开第一书记岗位,不是耽误事吗?”

  我当时眼泪哗哗往下流,满肚子都是委屈。当晚强忍不适忙好工作已经差不多10点,还劈头盖脸挨一顿训。我忍不住哭着给爱人打电话诉苦,说不干了,明天就回去!

  可那只是气头上的埋怨。第二天冷静下来,我坐在床边,想着如何厘清家庭和工作的矛盾:小家伙选在这个关键点来,简直就是考验我的;如果我放弃,收拾东西回南宁,估计宝宝出来后,都会笑话妈妈是个会哭鼻子的懦夫。

  我深知,电话那头的同事只是心直口快,扶贫工作一环套一环,每个环节都容不得耽搁,他这么说也是担心我。想通了,我便下定决心:既然宝宝选在二度驻村的日子来到我身边,宝宝都没放弃我,我怎能放弃自己?我要做让孩子佩服的母亲,现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宝宝在时刻陪着我、为我加油呢!

  我选择和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咬紧牙关,全力啃下贫困的硬骨头。村里缺水,一共27个屯,只有4个有水柜。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不到3年修了18个蓄水池,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题。

  龙开村土地少,意味着无法连片种植,须因地制宜,在巴掌大的土地里,让产出倍增。经过摸排梳理,我提出了发展养殖业、进行肉品深加工的扶贫道路,并和村干部们反复论证,确定了“3+1”的村级特色产业:“3”即肉牛、黑山羊、种桑养蚕,“1”即当地特产里当鸡。

  我又研究电商,把老百姓平时种的玉米、黑豆等,通过网络销售出去;原本不值钱的山里土货,现在顺着一条网线畅销全国各地。村支书韦月光曾经感慨地说,看我刚驻村不久就挺着大肚子入户调研,在一线冲锋陷阵,着实把大家吓到了,但我的努力与负责,也感动了许多“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大肚婆都这么努力帮咱们,咱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奋斗?”

  村民赚钱了,精气神起来了,我虽奔波劳碌,却一点儿不觉得辛苦。

  今年是我驻村的第五个年头,春节过后,为了集中精力打赢最后的脱贫攻坚战,考虑到在消防工作的老公分身乏术,我干脆把68岁的母亲、10岁的女儿和1岁多的儿子都带到村里来,本来在南宁市区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转学到了加方乡中心小学读书。

  做出这样的决定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爱人和我都常年不着家,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刚呀呀学语,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我记得有次回家,看见女儿假装成熟长大了的样子,忍不住辛酸落泪;第二是我父亲去世早,母亲含辛茹苦供我上大学,我成家后,她又离开老家来南宁帮我带孩子。可我这一驻村就是5年,忙起来一个月也回不了家。这几年把孩子丢给年迈的母亲,我亏欠她太多太多。所以我说服了一家子,把母亲、孩子都带进了村里。把家安在村里,既能安心战贫,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拼搏,给孩子言传身教,兼顾在母亲身边尽孝。

  现在,每天的24小时都像打仗,分秒必争。早上6点起床,洗漱、吃早餐,先送女儿到学校上课,然后进屯入户做扶贫工作,晚上再去接晚自习下课的女儿回来。

  兼顾两头,我力求自己忙而不乱,绝不因带着孩子耽误职责。

  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2017年11月至今,龙开村已经有142户504人脱贫,建档立卡户目前仅剩4户15人未脱贫。我连续两次摘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第一书记”荣誉,又光荣地成为“南宁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从一个五谷不分的城里姑娘,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成长为一个做人做事实在、勇于担当奉献、内心超级强大的人。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我的汗水和眼泪,经历过失败和成功,回头看,无一不是满满的收获和幸福。(本报记者 倪敏 整理)

 

坚持一下,等到百姓都脱贫那一天

关盛元(左一)和村民一起劳动

  人物: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余下街道灵山寺村第一书记关盛元

  到村时间:2016年6月

  当记者问我“到底是你为村子付出得多,还是村子给予你的更多”,我的回答是后者。驻村已经4年多,其中的酸甜苦辣、付出与收获,都是我人生路上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2016年6月,我被市科技局选派到西安市鄠邑区余下街道灵山寺村担任第一书记。

  一桌一椅一床,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就是我在灵山寺村的家。当时我也没想到,这个“家”我一呆就是4年多,而这个村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驻村之前,有朋友告诉我,农村事情复杂,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处理的,“有人找你反映问题,推给村干部就可以,外来的干部人生地不熟,搞不定村里那些事的!”不服输的我听了却暗自较劲,一定要在村里干出一些实事来。

  刚入村时,我的确遇到不少难题。灵山寺村有7个村民小组、500多户、1800多人口,如何尽快融入、掌握村情民意?我手绘“扶贫攻坚地形图”,无需村干部带领,自己摸索道路到村民家中走访;作为陕南人,口音和关中差别较大,为和村民拉近距离,我专门学习本地口音和大家交流;第一次到贫困户家碰了钉子,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再去时不再拿个小本子问东问西;贫困户不在家,我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就这样,村民们慢慢接受了我这个异乡人。

  在村里住下开展工作后,我才真正体会到村民的不易,许多事对于我们,可能只需上网查查资料或者一个咨询电话就可以解决,但对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低的村民来说,就是天大的难题,不知道去哪里咨询,更不知道如何解决。

  村民小石患有残疾,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我帮他申请了残疾证,还按规定程序,把他纳入建档立卡人口进行帮扶。贫困户老郑承包了十几亩土地,想通过辛勤耕作实现脱贫,无奈没有浇地的水渠,我和村干部多次在两个村民小组之间协调,终于新开了一条可供老郑浇地的水渠,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孤寡老人芹芳居住的危房急需改造,却因邻里纠纷迟迟无法动工,绝望的老人只能向我哭诉,为了让老人早日住上好房子,我和村干部连续三天去给其邻居做工作,一次次耐心沟通,邻居终于松口,不再阻挠施工,危房改造得以顺利进行。

  一个村庄的败落往往源于人心涣散。这几年,我从一点一滴开始转变村风、凝聚人心,在村民中倡导“孝悌之礼、勤俭之德”。我指导村党支部多次举办三八妇女节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暨文艺演出、六一儿童节联谊、重阳节百叟吃流水席、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扶智扶志文艺汇演等活动。孩子们放暑假了,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又当起了老师,给娃娃们免费补课,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

  去年重阳节,村里举办流水席,3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来了,大家聚集在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洗菜、切肉,支桌子、挪板凳、搭戏台、搬道具,盛况空前,比过年还热闹。很多老人因为跟随子女在外,好多年了都没见上面,这一天久别重逢,兴奋激动溢于言表,人人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渐渐地,我走进了群众的心里,收获了许多朴实美好的情谊。学习美发的恒子见我头发长了,多次打电话要给我理发;贫困户老张的孙女曾经非常排斥扶贫干部,后来却主动给我发信息:“感谢关书记一直帮助我家。”更多的是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总有人把刚摘下来的黄瓜、西红柿塞到我手里。灵山寺村和我之间产生了感情,我这个异乡人真正融入了这里。

  外地干部搞不定村里事?驻村的经历让我明白,村民心中其实自有杆秤,只要一碗水端平,把村里事、村里人放在心上,讲究方式方法,自然会得到认可。

  灵山寺村是个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心村,人均土地面积不足0.4亩,贫困基数大,先天条件差,在这样的村子搞扶贫,要狠下硬功夫,啃下硬骨头。

  作为第一书记,我与其他驻村干部相互协作、紧密配合,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了解最新农业技术,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为集体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出点子、谋门路、找对策。2017年底开始,灵山寺村逐步建起了110亩扶贫产业园,引进新品种“含香美人娇”早熟葡萄,截至目前园区总投入已经超过500万元,改变了村集体经济为零的局面。村集体经济壮大了,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扶贫产业园又把全村建档立卡户纳入了合作社,享受年底分红,还解决了贫困群众务工问题。

  2019年6月,我的儿子出生了。当时正值村扶贫产业园采收葡萄最繁忙的时节,实在离不开人。我在医院陪护的三天里,总是挂念着村里的葡萄园。可望着刚生产完、身体虚弱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想要提前回村的话在舌尖斟酌许久,怎么也说不出口。还是善解人意的妻子看出了我的魂不守舍,主动提起了这个话题。

  “在你眼里,扶贫工作比你儿子都重要,你的贫困户比你的家人都亲。”她先是抱怨了几句,接着叹了口气,“扶贫工作任务重,我知道你的性格,工作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你就安心回村里吧。”母亲在一旁也附和说,“娃啊,你去村里忙吧!我把家里照顾好就是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胜过千言万语,离开医院的时候,我鼻子酸酸的。

  就这样,我在医院陪妻儿只有三天,就匆匆忙忙赶回了灵山寺村。

  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2019年,园区的早熟葡萄在市场上抢占了销售先机,每斤售价超过25元,大家心里乐开了花。当年底,全村建档立卡户每户分红1500元。等到扶贫产业园区的葡萄、猕猴桃和樱桃进入丰果期,园区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四年多的驻村工作,我和灵山寺村在奋斗中共同成长。灵山寺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以下,由“软弱涣散、脏乱差”的问题村蝶变为“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我两次被评为“西安市优秀第一书记”。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前不久,我的第二个任期也满了。考虑到我家的特殊情况,单位征询我的意见是否留村,经过慎重思考,我回答说:“灵山寺村的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我想留下,把村子的扶贫产业做得更扎实,请组织放心。”我欣慰的是,对于我的这个选择,家人完全支持。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会坚持到灵山寺村百姓都脱贫的那一天。(本报记者 许露露 整理)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