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之脱贫攻坚章节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贫困群众、扶贫干部和基层两委人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实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份在宁夏考察时特别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还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撸起袖子加油干”。总书记提出的实“干”精神,多么的铿锵有力,多么的掷地有声,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的生活是靠双手一点点干出来的。
2020年,脱贫攻坚战已到了最后收尾阶段,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在向我们招手,我们现在已经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如何顺应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深思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在相对较为贫困的村中,有的村民不想跑、安于现状,有的村民不知道往哪跑、有心无力,有的村民跑不快、小富即安,有的村民跑出了村子、背井离乡。如何让不想跑的村民跑起来,如何引导不知道往哪跑的村民找到正确的方向,如何让跑的不快的村民快马加鞭,如何让跑出去的村民返乡创业。
这些问题如何在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有效破局,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的质量和成果巩固,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能否有序衔接的关键所在,而“实干”正是解题的金钥匙,村民要在实干中脱贫致富,扶贫干部要在实干中增强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村两委要在实干中践行初心使命,练就为民服务的真本领,带领百姓致富、齐心奔小康。
村民在脱贫攻坚中主动实干。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贫困群众是主体,而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基础,我们常说“弱鸟先飞”,也得自己想飞并且起飞,如果自己都没有想飞的意愿,没有起飞的行动,再多的外部帮扶也无济于事,只能是帮扶一时,不可能帮扶长远。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幸福时光,要用自己的脚步去实现心中的梦想,要增强自己早日过上小康社会的志气,要主动学习发家致富的本领,紧跟时代、把握脱贫攻坚政策的脉搏,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真抓实干。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总想着不劳而获,等着别人送小康。村民脱贫致富,不能全靠“输血”造富,而要提高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俗话说的好,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帮助村民实实在在掌握一项就业本领,让他们在就业中脱贫,在脱贫中立志,在立志中致富,真正让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努力走上小康之路。
所谓“扶上马,送一程”。“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帮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贫困群体由“输血”变为自我“造血”,以达到脱贫目的,而产业就是“造血工厂”,所以帮扶工作要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村两委在脱贫攻坚中带头实干。大雁高飞头雁领,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有“领头雁”、要有“火车头”,让头雁带领群雁齐飞,让火车头领跑全村走上致富路,而这个“头雁”就是村支部,而这个“火车头”就是村两委,一个集体没有村支部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没有一支想打敢打能打胜仗的村两委,是不可能带领全体村民发家致富的,脱贫攻坚也只能停留在一句口号上。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贫困乡村的发展,必须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激发以村支部书记带头的村两委干事创业的热情,必须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必须树立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实干当中,要当好为民服务的“勤务兵”,引导村民自主参与脱贫攻坚;要当好为百姓排雷的“工兵”,指导村民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要当好带领群众致富的“排头兵”,领导村民齐心协力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必须务实,绝不能搞花拳绣腿,绝不摆花架子”,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实干,而实干就要“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和干成事”,要有“想干事”的内在意愿,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要有“能干事”的外部环境,要建立容错机制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有“会干事”的过硬本领,积极提升自身乡村治理水平;要有“敢干事”的责任担当,不能畏手畏脚,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更不能存在不干事就不出错的思想;要有“干成事”的坚定信念,认定的事就要一竿子插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一步一个脚印,实干、苦干、拼命干,干出个样来给自己看,也干出个样来给百姓看,干出个脱贫致富的金光道,干出个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江苏省委驻泗阳帮扶工作队凌孟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