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遥远的小山村》剧照。
|
前不久,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小戏小品展演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举办,文艺工作者带着一个个真诚而温暖的故事,以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形式,讲述动人的广西故事。
小人物小事件折射大时代
在连续6天的小戏小品展演阶段,来自广西全区43个文化单位的400多名文艺工作者为观众呈现了精彩表演。特别是基层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和一些业余演员,他们通过特色鲜明、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以小人物、小事件折射大时代、大背景,充分展现了广西壮乡的时代新风貌。
参演的46个小戏小品通过挖掘不同的题材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层面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同时,这些作品不仅在内容上与时代紧密结合,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既有讲述邻里矛盾最终得到化解的《左右让三尺》,也有来自扶贫第一线、展现扶贫干部与群众鱼水情深的《山坳里的笑声》……“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到,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挖得很‘深’,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反映了基层的方方面面。”此次小戏小品展演评委、一级编剧张仁胜说。
情感真实,作品才能“活”
贴近生活是此次小戏小品展演的最大特色。46个作品中,2/3聚焦现实题材,其中一半以上的作品关注了精准扶贫。如《侨·桥》讲述了印尼归国华侨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沸腾的小山村》展现了贫困群众对脱贫的美好向往;《遥远的小山村》关注当下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现状……此次小戏小品展演评委、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建平认为:“这些作品是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成果,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为新时代发展鼓与呼。”
来自广西河池市的钟卫平曾在一个贫困村屯开展扶贫工作,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的儿童和老人,这让他深有感触。“村子非常偏僻,人们打电话都要爬到山坡上。”钟卫平说,他把所见所闻所感编进了作品《遥远的小山村》中。剧中的留守儿童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积极、坚强地成长,作品表现的简陋环境与主人公乐观向上的精神的反差感动了不少观众。此次小戏小品展演评委、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院长张树萍评价该作品质朴真实,给人以力量,让人印象深刻。
被誉为“广西小品第一人”的国家一级演员杨建伟此次带来了4部作品,都是关于精准扶贫、和谐社会的现实题材。每年,杨建伟及其团队都要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下乡采风、汲取养分。杨建伟说,作品要“活”,就不能闭门造车,只有语言朴实、情感真实,才能深入人心,作品才会流传开来。
一场一评,展演亦是学习
此次小戏小品展演首次引入了“一场一评、一戏一评”机制,在每一场演出结束后,5名评委对参演作品进行点评。不管是创作主题的体现、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演员的表演技巧、服道化的配合,评委们都给出了坦诚、直白的评价。不少演职人员表示,经过评委的梳理,他们对作品的把握更加清晰,眼界和思维也愈加开阔,受益匪浅。
“戏剧展演的目的在于繁荣文艺。我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来到这里,不单是进行一次展示,同时也是一次学习和提高。此次小戏小品展演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让更多默默无闻的基层文艺工作者站在了舞台上,他们将是撑起广西艺术一片天的有生力量。”业内专家对基层文艺工作者大加赞赏的同时,也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不少作品对生活的提炼不够,基层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艺术精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