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权宜之计,更要长久之策
2012-12-18 14:58: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郜晋亮 刘婉婷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11月来,农产品滞销的信息在各种媒体上此起彼伏,仅新浪农业微博发布的滞销信息就有20余条。一时间,萝卜、芹菜、大白菜的价格纷纷“跳水”,滞销危机还扩散到了水果领域,山西临猗苹果就因有产量无销量,让果农叫苦不迭(12月12日《农民日报》)。

  前不久,甘肃天水副市长王钧亲自带队赴广州等地,当街叫卖滞销水果。“市长很忙,农民很慌”的现象,一度引起争议。

  笔者以为,作为政府,为农民解忧无可厚非,还有一些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或多或少能解农民燃眉之急。但仔细想想,今年的事情解决了,以后怎么办?如果明年滞销的不是苹果,而是梨,还是要依靠官员和爱心人士救市吗?

  权宜之计只能解一时之难;长久之策才可破解市场难题。

  近年来,我们的政府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比如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等,来降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风险,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这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以蔬菜价格波动为例,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已经形成循环:菜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菜贱伤农。滞销现象年年发生,正是由于农民缺乏对市场规律的把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为民解忧,让我们看到了责任;爱心人士慷慨解囊,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爱。但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真正提升农民应对市场变化、抵御风险的能力。

  首先,农民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地接受政府指导为主动地去了解市场行情,分析判断来年市场状况。而非仅依靠价格高低,盲目跟风;其次,作为政府,在做好为民解忧的同时,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农民去主动把握市场,让市场信息更准、更快地到达农民手中,有效规避、降低风险;最后,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的作用,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其实,我们不妨就地取经。2010年,上海推出了“冬淡果蔬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冬淡”果蔬保险面积超过5.7万亩,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这一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既减少了农民损失,又使其不丧失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缓解了“菜贵伤民”、“果贱伤农”的问题,同时也体现出农业保险作为金融工具帮助政府转变职能的作用;也不妨“拿来主义”。在美国,政府不会对农产品价波动实施干预,但是农业部门会提供农业保险,对农业风险进行管控,其中“净收益波动保险”可为在保险期间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提供补偿。

  权宜之计,依靠的是政府的关心和民众的善心;长久之策,依赖于制度的规范和政策的合理,它的稳定与必然才是惠民生的重要保障。

责编:chej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