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精准救助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
2020-06-23 09:27: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史自强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核心阅读

  如何有效化解致贫返贫风险?河北邯郸建立精准防贫机制,重点救助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采取大数据筛查与自主上报相结合的识别方式,实施就业援助、社保兜底、专人帮扶等措施,筑牢防贫堤坝,守住群众幸福生活。

  河北邯郸市两组扶贫数据引人关注。

  脱贫后返贫人数:2016年,2254人;2017年,355人;2018年,20人;2019年,0人。

  新增致贫人数:2016年,47646人;2017年,1763人;2018年,1661人;2019年,0人。

  返贫致贫数字“双归零”的背后,是邯郸市建立的“基金救助、就业援助、社保兜底、专人帮扶”的精准扶贫机制。“实现整体脱贫的同时,筑牢防贫堤坝,有效拦截致贫返贫风险,是邯郸当下及今后,迈向全面小康的关键任务”,邯郸市扶贫办主任杨连海说。

  救助两大重点人群

  马艳丽感到有些焦虑,她本已脱贫的生活,又再次陷入一种不确定性。

  东代固村是河北邯郸魏县的一个普通小村,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梨树。马艳丽家的4亩梨,受技术、市场、天气影响,收入不高,还不稳定。随着入股龙头企业等一系列措施的帮扶,一家6口于2016年实现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夏天,36岁的马艳丽突感“心慌难受,上不来气”,到医院一检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呢?预估得20万元!“我当时就想,这下子完了。我公公婆婆整宿整宿睡不着,我两个孩子还小,可咋办啊”,马艳丽很担心。

  在邯郸馆陶县姚庄村,21岁的李红彩也在发愁。她一家5口人,人均年收入有4000多元,虽算不上贫困户,但过得挺紧巴。2016年,随着李红彩入学河北体育学院,每年学费、住宿费共计有12500元。此前李红彩一直有助学贷款支持,而近两年,不仅外出实习有花费,还需要还贷款,开销突然变多了不少。

  医疗费、学费……陡然上升的支出,正在将马艳丽和李红彩的家庭,拉向贫困线以下。

  早在2015年、2016年,邯郸市就发现了“边脱贫、边致贫、边返贫”的现象。邯郸市扶贫办政策法规处处长张向前说,2017年,邯郸市率先出台防贫实施办法,后不断升级完善,既治贫,也治“未贫”。

  邯郸市将马艳丽这样的“脱贫不稳定户”和像李红彩这样的收入略高于贫困户的“边缘易致贫户”列为防贫救助重点人群。将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5124元、因意外支出负担超过一定数额两种情况,作为两个认定条件,实施监测和救助。

  采取两种识别方式

  当太平洋财产股份有限公司魏县支公司的工作人员刘志立到访家里时,马艳丽有些吃惊,“你来找我的?”“你怎么知道的?”

  此前,通过大数据筛查,县医保局发现,马艳丽虽是已脱贫户,但其短期内的自付医疗费用超过了5000元的防贫救助预警线,随即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入户核查。此次,马艳丽的手术等医疗费用累计约24万元,自费部分达6.6万元。在核实完成仅2天后,她的银行卡上收到了一笔4.8万元的防贫救助款。

  针对意外造成的大额支出,邯郸市实施基金救助。以县为单位,经测算后,每年按10%的农村人口、人均50元的标准,在每县设立防贫基金,并委托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实施。

  “县里医保、交警、民政、应急管理等部门,都会进行大数据筛查,发现防贫预警对象后,就会通知保险公司实地核查。经村级公示后,实施相关救助”。魏县防贫办大数据中心的李学丰说。

  与大数据筛查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相对的,是村民“自下而上”的自主申请。在馆陶姚庄村,李红彩通过村委会,将学费支出上报到了县防贫办和县教育局。经核实后,2019年,她获得了4000余元的防贫救助款。2020年,她还将获助4000余元。

  因病、因学、因灾,邯郸将防贫救助的起付线分类细化:因病,一年内自付费用,脱贫不稳定户达5000元,或边缘户达2万元的;因学一年自付学费、住宿费等超过8000元的;因意外事故自付达1万元的;特色种养殖因灾造成一次性损失达5000元的等,均可获得救助。

  杨连海表示,通过大数据筛查和村民自主上报,实现了防贫对象救助“一个也不能少”。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核查防贫预警对象33704户,核实救助2992户3270.6万元。其中2019年核查16070户,核实救助1454户1755万元。

  实施多种救助措施

  今年3月初,各地复工复产如火如荼。马艳丽迈着缓缓的步子,在家门口送别了丈夫,目的地是他从来没去过的浙江省。

  去年刚做了心脏手术,遵医嘱,马艳丽要在家静养三年,也没了收入。当地防贫部门转而把目光投向她的家人:公公被安排在村里公益岗做保洁员,丈夫则通过村委会、县人社局的介绍,在浙江嘉兴的一家公司入了职。

  “媳妇儿,这边真不赖,比我原来在咱县城打零工,每个月多赚两三千呢”,马艳丽说,电话那头的丈夫,激动得不得了。

  邯郸市各县在实施基金救助,解燃眉之急的基础上,综合实施“就业援助、社保兜底、专人帮扶”措施,通过“节流”与“开源”相结合,让防贫救助对象收入持续高于贫困线,尽快脱离风险区。

  刚刚毕业的李红彩,此前根据所学的体育类专业,前往上海一家球场作了实习,目前正在投递简历,寻找工作。“村里年轻人多出去闯闯,见见世面,很有好处。考虑到她家里情况,要是就业出现难处,我们也会帮着对接、协调。”馆陶县扶贫办副主任吕曙光说。

  一场大病、一次意外,造成一些防贫救助对象短期或长期生活无法自理,其配偶或家人不得不放弃在外务工,返乡照顾。“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安排其家属,在当地的扶贫微工厂、农业园区等就近就业,实现增收、照顾两不误。”张向前说。

  目前,全邯郸市已对1700多人实施了就业援助。确实没有劳动能力、无法产生收入的,就实施社保兜底,确保“两不愁三保障”。

  在马艳丽所在的东代固村,村委会副主任李保海有着繁忙的日程表,不仅要负责各类村务,他还是马艳丽一家的防贫帮扶责任人。“县里规定我们每季度至少入户一次,可实际上每个月都来好几次,隔三差五就来看看病情恢复咋样了,需要啥帮助。”李保海说。

  针对所有防贫救助对象,邯郸市设立了专人帮扶机制。帮扶人“一帮一”,在县里和防贫对象间,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做好桥梁和沟通。“不定期地普及新政策,用多种方式鼓舞他们增收的干劲。”李保海说,“毕竟好日子不是等来的,而要想过稳定的好日子,就更得加油干了!”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