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华:1978年出生,2000年7月毕业后到赣榆区班庄镇农经中心工作,2012年11月担任班庄镇农经中心主任,2016年11月任班庄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2019年6月当选连云港市十大最美扶贫干部。
她分管全镇扶贫工作三年,省定经济薄弱村8个全部实现脱贫;建档立卡户由 5812户 ,减少到 1071 户。对口帮扶的困难家庭,在她的真情呵护下,穷孩子圆了大学梦,残疾人家庭有了脱贫的增收项目……她就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十大最美扶贫干部、赣榆区班庄镇副镇长闫华。
闫华查看扶贫台账
“俺小妹,今后有什么困难直接告诉俺!”
第一次采访闫华,是在她对口帮扶的河东村贫困户闫良伦的家里。
闫良伦今年54岁,15岁的时候不幸患上强制性脊椎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头本来就不高的闫良伦,腰佝偻得接近90度,平时走路都很困难。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失去劳动能力,也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加之闫良伦的老伴常年患有心脏病不能下地劳作,年迈的母亲常年瘫痪在床需要专人伺候,一双儿女住校求学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扶持。疾病如同一座大山,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
早在三年前全镇建档立卡户摸排中,闫华了解到闫良伦一家的实情后,主动让扶贫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安排自己与闫良伦一家结对帮扶。闫华的理由是,俺们都姓闫,五百年前是一家子,让他们一家子过上称心如意的好日子,更是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之后,闫华把闫良伦当成了自己的亲叔一样看待,找闫良伦合计创收项目、帮助闫良伦照顾老娘,联系对接在校读书的弟弟妹妹,勉励他们在校安心读书,凡是用钱的事情让他们直接跟她讲,一切都不是问题。闫华几乎每月都要到闫良伦家里家访数次,每次去都捎带上水果、点心和零花钱,放下东西就帮着打扫房间和院落,村里不知道的人,还认为闫良伦认了一个当镇长的好闺女。
经过多方考察,去年闫华通过专项扶贫资金,为闫良伦争取了一个家庭肉牛养殖项目,目前闫良伦养殖的两头肉牛膘肥体壮,出栏后就有上万元的收入。
8月初的一天,距离大学新生报道还有一个月时间,闫华突然想起闫良伦刚考上大学的小如。这个小妹妹性格木讷、不善于与人交流,一旦走进大学校门,这样的心态可不利于孩子成长!
闫华买来一个拉杆箱,准备了一个红包,冒着高温专程去河东村看望闫良伦父女,她想在小妹临行前,为她打打气、鼓鼓劲。
闫华拉过小如的手,把红包硬塞给她,嘱咐她到了大学,要以学业为重,生活上不要太为难自己,家里的事情交给她这个大姐姐照看,完全不用担心。最后下意识地拥抱了一下小如:“俺小妹,今后有啥困难直接告诉俺,俺是你姐,不准见外!”
闫华走访扶贫对象
“项目必须按序时进度完成,别的说啥也没用!”
班庄镇是石梁河片区省定经济薄弱村最多的库区移民镇,被纳入省定的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都是一无所有,有的甚至是倒挂,要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实现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以上,到最终摘帽,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作为分管全镇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闫华从容面对这一难啃的硬骨头。她带领扶贫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逐村逐户摸排实情,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她提出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户一策的帮扶发展路子,并借力市帮扶工作队、市区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联络员的机制优势,绘制了切实可行的经济薄弱村增收摘帽路线图。
孙净埠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去年李大路被选派担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为帮助李大路迅速开展工作,闫华通过带领他外出参观学习,借鉴电商专业村的成功做法,启发他利用该村靠近327国道的区位优势,尝试发展电商产业园。为筑巢引凤,李大路跟村干部一个合计,便流转了靠近国道的土地,通过对上争取专项帮扶资金,规划建设6栋标准厂房,每栋以年租金3万元的价格租给商户经营。这样既解决了商户的用房问题,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孙净埠村靠建设通用厂房,孵化电商一条街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最终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孙净埠村的成功,成为他经济薄弱村的跃跃欲试,为防范孙净埠村的扶贫模式被简单复制,闫华通过召开观摩会、座谈会等形式与干部算账对比,引导其他经济薄弱村要上马具有独创、特色明显、市场唯一的发展项目,不能跟风上同质化的项目,只有坚持这样的发展理念,脱贫效果才会明显,才会持久。
前闫庄村处在众村包围之中,没有山、没有水,也不靠近交通要道,可以说一点发展优势都没有。为帮助这个村快速摘掉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2016年11月份闫华刚上任副镇长,就带领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到临近的山东临沭县考察一家大型现代化养鸡厂,并向这家养鸡场现场推介前闫庄村的土地和厂房优势,欲求合作发展。闫华的质朴和真诚打动了对方,之后不到一周,这家养鸡场就派人到前闫庄村考察合作办厂事宜。经过数轮谈判,这家养鸡场决定投资6000万元,在前闫庄村建设一个占地80亩的现代化大型养鸡场。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吸纳100多人就业,而且每年还能给村里带来几十万元的净收入。
项目成功引进来了,剩下的就是配合投资者,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快投产见效。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的农户漫天要价,肆意阻挠项目施工,致使工期一拖再拖,投资方为此心急火燎。为确保项目快速推进,闫华带人一天三次跑现场,亲自做闹事村民的思想工作,面对闹事村民的无端谩骂和指责,闫华眼含泪水默默忍受,并不计较。在她眼里,土地是村民的身家性命,道理讲不明白,搁在谁身上一时也接受不了。她叮嘱现场负责施工的镇村干部:“养鸡场必须按序时进度推进,遇到问题她可以随叫随到,并和村干部一起找相关领导解决难点!”
目前这座现代化养鸡场16栋标准鸡舍已经全面建成,年底就具备孵化鸡苗的条件。
听说我们要采访闫华,前集村支部书记葛现成主动晒他们村的家底。他介绍说,闫华同时也是他片片长,在她的张罗下,村里把闲置的旧校舍租赁给美籍华人办玩具厂,村集体每年就有10万元的租金收入,外带还吸纳村里80多名妇女家门口就业。过去村民家家分散养牛,全村臭气熏天,居住环境一塌糊涂。区委孙书记为他村建了两个扶贫养牛车间,为此闫华带领村队干部去临沂店头镇参观学习肉牛养殖项目,养牛场里水、电、监控等配套设施齐全,养牛户只要把牛牵进去,到时候投饲料喂即可。
低收入户孟宪富刚开始不相信村里免费提供养牛场地是真的,只试探性地养殖了2头牛。经过三个月的尝试,他一下子增加到4头,到年底他就有2万多元的收益。目前这个养殖场肉牛存栏已经达到80多头。养殖户们高兴之余,在养殖场贴出“农民挣钱不用愁,都到这里来养牛”对联,抒发自己的心声。
闫华查看前集村集中养牛项目
“妈,你咋不来看我啊!”
闫华的小家安在县城,夫妻两人的工作单位均在基层乡镇,距离县城最近的也有35公里,彼此只能利用周日回城短暂团聚。因为没时间照顾,闫华就让上初中的儿子寄宿。
有一次儿子突发高烧,班主任没办法便给闫华打了电话,想让她第一时间来照顾儿子。然而当时闫华正忙着开会,没有及时接这个电话。直到晚上儿子在医院挂完水亲自给她打电话,闫华才知道儿子生病的事。儿子在电话里哽咽着,心里满是委屈:“妈,你天天到底有多忙么,你咋不来看看我啊!”儿子的一句怨言,深深地刺疼了闫华,她在电话里不住地给儿子道歉。
“是啊,我每天到底有多忙呢,儿子从小学到初中,我几乎没送过,我这个当妈的不称职啊!”坐在笔者对面的闫华,虽然只有40岁的年纪,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许多,本来白皙、细嫩的脸庞,已经变得粗糙、黝黑,如同战地归来的女兵。
闫华慢慢抬起头来,眼里分明噙着泪水:“干我们这个工作,压力太大了,责任太重了,平时都在扶贫点上,说有事就有事,有问题还必须第一时间解决,老百姓等不起啊!”
前段时间全市网上投票推选全市十大最美扶贫干部,闫华的儿子通过微信公众号看到母亲的名字赫然在列,便第一时间给她打来电话,儿子为母亲自豪,也为母亲点赞。放下电话,闫华无比欣慰,儿子长大了,已经理解了她的工作,这一刻她的泪水奔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