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团专家不仅多次来村里指导,还免费发放鳖苗,让我们种田人越干越有劲!”初秋,稻花香里望丰年。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大树村党总支书记唐麟,站在稻田综合种养基地的田埂上,由衷地感谢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江科技特派团的到来。
特色产业“生长”看得见、村干部村民发自肺腑的肯定,都让何铁光这位科技特派团团长深感5个月来翻山越岭的价值所在。
作为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何铁光于3月初开始担任国家科技特派团广西三江团团长,携手全国8家单位14名专家分茶叶、油茶、水稻、特色淡水鱼、绿肥等五组,为三江产业“突围”效力。
“三江素有‘千年侗寨 梦萦三江’美誉,虽然山高路远,但水好生态好,在茶叶、油茶、绿肥等方面资源丰富。”何铁光的发力点,在于如何把资源禀赋转化成产业优势。
“有县委、县政府积极配合科技特派团的工作,我们才能迅速跑遍各大基地充分摸底。”在3月25日召开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江科技特派团工作对接会上,何铁光对三江县的精准对接服务工作给予肯定之余,表态将结合县里反馈的问题逐一破题。
随后,何铁光率队至三江万亩茶园、汾水村大学生创业园稻鱼基地及3个茶叶加工厂,实地考察产业发展情况。“何团长,有没有好的茶树良种可以引进?”“如何提高茶叶加工技术?”在三江县三江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特派团的专家成员就企业技术人员提出的问题逐一详细解答,并对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点提出专业意见。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结合三江县科技服务人员集中诉求,特派团精心设置,按1名科技特派团成员帮带3名或4名本土科技服务人员的模式,分别与49名本土科技服务人员组成“共富帮带团”,深入产业示范基地、特色园区、田间地头开展产业技术指导,现已培养帮带乡镇技术员、村“两委”干部等本土人才91人掌握产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
“在茶园内间作绿肥,不仅能有效改良土壤,对茶叶产量、品质的提高也很关键。”在古宜镇光辉村马湾茶园,山间阵雨不断,何铁光冒雨与帮带的县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人员吴春群、古宜镇光辉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杨弟伍“面授机宜”。
以“传帮带”为抓手,“共富帮带团”依托专家人才“下基层、解难题、促振兴”“送技能、送政策、送产业发展理念”等专项活动,为三江各乡镇引入新品种、新技术23个,培训指导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林业技术骨干、群众代表1300余人次,推动“稻—萍—鳖”“稻—萍—鳅”、陆基圆池养鱼等3大养殖示范基地建立。
“受疫情影响,部分外省专家暂时来不了三江实地考察,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发群里,也可以打视频电话,我们随时都在。”5月初,何铁光在微信群内发布这样一则消息。
为及时答疑,何铁光组织科技特派团成员在业务指导微信群内,线上定期讲解种养要点、随时察看作物生长情况、即时解答后续田间管理问题,精准对接县内种养技术人才的产业发展计划、工作措施、实施成效。截至8月中旬,县内技术人才线上分享作物生长情况320余次,科技特派团线上开展技术指导31次、解答疑难110余次。
7月14日,何铁光又一次率队奔赴三江。“每次到三江下乡,都能真切感受到村民对产业晋级的热情渴望。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团,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助力三江县产业发展层次和本土人才质量实现‘双提升’‘双飞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