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涔山乡“六治”治出个山青水秀
2019-08-19 09:38: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程鸿飞 马玉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山西省宁武县涔山乡坐落在管涔山腹地,汾河上游,因山得名。近年来,依托独特生态优势和日益升温的乡村旅游,涔山乡紧抓“治沟、治村、治河、治山、治林、治人”立体开发,全域整合生态资源,走出了贫困山区“生态+脱贫+振兴”的发展路径,成为整沟治理、乡村振兴的样板。

  好山好水成为好风景

  前不久,三辆大巴车载着曾从涔山乡走出去的人回到这里,在山水间找寻着乡愁。“路好走了,风景比之前更好,还能找到以前的足迹。”他们感叹。

  管涔山是华北落叶松的原生地,林深叶茂,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但沟壑纵横,线断景散,如何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是涔山乡面临的课题。

  瞄准旅游补短板。“好山好水为旅游打好了基础,首先要做的就是治沟治山治河,让资源成为大家眼里的好风景。”涔山乡党委书记张建平说。

  治沟,涔山乡投资1亿多元,新建了23.5公里的旅游步道,配套了骑行车道驿站。按照5A级景区标准,投资700余万元,新建、改造旅游道路12公里和1个乡级客运站。同时,实施通道绿化,在整沟沿线两侧“见缝插绿”,栽植行道树,并利用流转的1000多亩土地,沿途种植黄芥、油用牡丹、油菜等作物,形成条块景观带。

  治河,把河道整沟治理与景点开发结合起来,对沿沟8公里河道实施了清淤疏浚、护坡和护岸堤坝建设。依势布景,开发9处河道景观,使河景与周边自然生态景观融为一体,打造整沟的亮丽风景线。

  治山,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1.51亿元,在崇山峻岭间先后开发了冰封王国、滴水洞、石门山、悬空村、坝沟湾生态景观等5个景点。

  一条山沟一处景,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山沟成了风景,河道成为景观,农舍成为民宿。

  生态与产业相得益彰

  治理意味着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的好坏决定了产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也决定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涔山乡的做法是,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并举,让生态与产业相得益彰。

  涔山沟是一条23.5公里长的深沟,沟里有9个村落,山上有原生态的次生林。发展旅游既要治村,也要治林。

  治村,让村庄成为生态资源的一部分。涔山乡整合各级财政资金3350万元,对沟内沿线沤泥湾、张家崖、大石洞等村进行农村特色风貌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综合治理;对3个村实施整村移民搬迁,拆除旧房256处,退耕还林384.4亩;推进5个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

  同时,依托新开发的5个景点发展扶贫民宿、农家乐等各种旅游服务网点240余家,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销售土特产品、提供载客代步、旅游向导等旅游服务。

  治林,涔山乡加大保护力度,投入520余万元,其中退耕还林、封山育林1万余亩,公益林补偿88万元,吸收122名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组成护林防火队伍。整沟森林覆盖率达87.6%。

  2018年,一些农家乐年创收入破30万元,万年冰洞景区旅游综合收入5.7亿元。

  脱贫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

  “生态是我们的品牌,绿水青山是我们的优势,更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出路。”张建平说,资源开发的同时,“治人”也是重要内容,要注重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提升脱贫成效。

  涔山乡先后出台了“三自一带”“双扶”两个奖补性文件,支持贫困群众通过自主创业、外出打工、开办农家乐等方式增收脱贫。

  同时,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共享旅游发展的红利。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涔山乡以贫困帮扶资金入股旅游开发项目,贫困村民获取项目分红。村民通过参与产业链获益实现稳固脱贫。

  这些换来的是,涔山沟20个村1404户32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9户1989人,683户1575人实现脱贫;乡村成为创业热土,吸引3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涔山乡不仅成为整沟治理的典型,也推动全乡依托生态和旅游产业向全域旅游迈进。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