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
“基层工作,决不能带松紧带”,在和一位社区老书记的交谈中,他向我传授了他积攒已久的“松紧带”系列工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落实工作不带“松紧带”,杜绝先紧后松、先松后紧,一抓就紧,一放就松的现象。
基层工作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之人。面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觉得此项工作很重要,就在开始时紧锣密鼓的去启动工作,坚持没几天,然后开始松松散散下来,先紧后松来抓落实只能造成虎头蛇尾的工作结果;或者刚开始时觉得此项工作不太重要,无关紧要去开个头,等到了上级突然要督察的紧要关头,才发现自己的工作滞后一大截,然后奋起直追,先松后紧来抓落实也只能是紧行无好步。
有时上级布置的工作接踵而来,有点目不暇接,不知所措,于是“三客观两原因”,在大脑里启动“松紧带”思维。看看哪项工作是哪位领导分管的,通过分析与琢磨个别领导来决定工作落实力度的松和紧。容易出成绩的工作“紧”一点干,吃力不讨好且容易担责任的工作“松”一点干。通过判断与揣测工作是否利己来决定是真抓实干还是走走过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于是萌生了对某项工作马上去办,特事特办,而对某项工作放一放,看一看的或紧或松、松紧不一的“松紧带”心理。某项工作的疏忽懈怠,导致面上工作的不均衡,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被动局面。也有时会对上级进行“察言观色”,上级督察就紧一阵,上级不闻不问就松一阵,结果只能是失去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丧失工作激情。抓工作落实,决不能带松紧带,要把激情放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多在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做文章,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服务群众不带“松紧带”,杜绝有群众尝不该尝的甜头,有群众吃不该吃的苦头的现象。
孔子曾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老百姓也常说“不怕政策狠,就怕政策不平等”。百姓之所以觉得基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难就难在其办事的时候,常常被视为“紧”的对象、吃尽了“紧”的苦头。
一些基层办事人员,对一些自己熟悉,有人打招呼的办事群众,常格外放“松”,给予特殊关照,甚至违规办理,这让部分群众尝到了“松”的甜头。部分基层工作人员也有在为民服务时,厚此薄彼,同样的事情,让有的群众只跑一趟,当场办结,让有的群众多跑几趟,能缓则缓,能拖则拖。同样的一张办事申请表,面对熟悉和来头不小的群众,亲自帮忙代填,而面对不认识的,特别是弱势群体,或者填写能力不足的群众,冷冰冰地看着他们一分钟也不出几个字,半天填不好一张表的艰难模样,甚至硬生生地让他们拿回去请人填好再来办理。想为一个人办理低保时,测算收入时,暗示着其口“紧”一点,能少报则少报。不想为一个人办理低保时,测算收入时,想尽方法“松”动其口,能多算则算。
作为基层工作者,服务群众时决不能带“松紧带”,杜绝松紧弹性之差,决不让一些群众尝不该尝的甜头,更不让一些群众吃不该吃的苦头。
为人处世不带“松紧带”,杜绝这松那紧,有松有紧的人为不公现象。做人要有格局,尤其是基层干部,你更要能“容人”“容事”“容言”。容人才能得人心,容人者方能为他人所容;容事才能不为事情所困;容言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首先不要只对自己要求“松”,而对别人要求“紧”,自己做不到的,而要求别人去做到,忘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其次,如果作为一名领导,切不可对圈子人要求“松”,对圈外人要求“紧”,人为的将别人划分派别,对自己圈子里的人提拔与重用,对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人打压与弃用,在工作分工,考勤考绩,评优晋级等方面体现三六九等,一碗水端不平,戴有色眼镜看人。这根“松紧带”,圈子里与圈子外的人各扯“松紧带”的一头,越绷越紧,无论是断了,还是突然滑手,打过来的都是巨大疼痛。这样下去,只会造成有人干、有人看,还有人在捣蛋的软弱涣散的局面,到头来是自砸自锅,自己也很难再胜任领导工作岗位。
“基层工作,决不能带松紧带”,老书记一席话,虽然“土里土气”,但是接地气,有人气,是新时代基层工作的“传家宝”!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泗阳县众兴镇东光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主任 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