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陈春芳代表: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链
“报告很多内容都令人振奋,而我最关心的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3月5日中午,走出人民大会堂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正在与其他代表热议刚刚听完的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报告明确提出,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要保持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成果。这就让我们农村基层工作有了方向和目标。”
“陈书记说得好!咱们农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同行的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是河北省“千名好支书”之一的辛集市和睦井乡豆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冯敬坤,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的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党支部书记侯二河。他们对陈春芳的想法非常赞同。
“我要借这个机会多向老支书们学习,把两会精神带回村里,落到实处。”车谷砣村地处太行山中部腹地,自然条件差,曾是有名的贫困村。陈春芳2012年担任村书记后,带领村民大干实干,甩掉了脱贫的帽子。陈春芳介绍说,2018年车谷砣村联合周边4个村,启动了总投资21.5亿元的车谷砣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从北京回到村里后,我们将把这个项目当作头等大事,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这次上会,陈春芳准备了3条建议,关注点都离不开乡村振兴。其中一条建议是进一步加大乡镇农村青年人才服务中心的探索和推广力度。陈春芳在调研中发现,农村青年创业难、青年农民入党难、村级组织纳新难等“三难”问题突出。针对这一难题,灵寿县2018年率先创设了乡镇农村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将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7类农村青年全部纳入“农村青年人才库”,构建起农村青年人才选育管用递进式链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后备力量。“这一创新做法,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从提出建议到完善建议,往往需要一个提升过程。“基层干部提建议也要讲究高质量、高水平。”陈春芳说。晚上9点,陈春芳给记者发来微信:“我再看一会政府工作报告,将自己的建议再完善完善。”
本报记者 杨涌
王萌萌代表:
“我尝到了在基层的甜头”
“备受鼓舞”“充满希望”“振奋人心”……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走出人民大会堂的王萌萌,表达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
“虽然天气乍暖还寒,担心里却是热乎乎的。”王萌萌笑着说,“可能因为太激动了吧。报告里用大段篇幅阐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怎能不心潮澎湃呢?”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要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这一块在我们西孔村已经基本完成了。”王萌萌自豪地说,现在家家喝上了自来水,户户大多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她还引导农户搞种植、养殖,陆续建起了草莓园、西瓜园、蔬菜基地、枣园、葡萄园1000多亩,户均增收1万余元;建立了种养循环示范基地,累计吸纳97户贫困户就业,带动13户村民发展产业。“乡村振兴,我们充满了信心!”王萌萌越说越兴奋。
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是安徽省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别看她年龄小,可履行代表职责丝毫不含糊。去年村两委换届,为了吸引青年人才回村,安徽省制定了“大学本科毕业生回村任职可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的政策,可有些大学生回村工作后一两个月或者半年就走了,最后留下来的人数仅有一半。据此,王萌萌今年两会带来了一份《关于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建议》。
“引进人才,关键在政策。”王萌萌向记者解释了她的建议,她认为,引进人才可以分阶段进行,短期内,可调动乡贤和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鼓励退休人员通过返聘等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期内,可吸引在外务工的优秀青年,鼓励其返乡创业;长期内,相关部门应制定规划,定向培养农村科技型人才。
“要留住人才,必须让他们在农村找到归属感。”王萌萌打趣说,“我就尝到了在基层的甜头。”她刚到西孔村时,是大学生村官,后来考进村两委,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越干越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愈发深爱农村这片土地。
本报记者 李慧
向伟艺代表:
激发人才回流内生动力
“坐在人民大会堂,我越听越振奋。”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大学生村官、党总支副书记向伟艺告诉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他备受鼓舞。“携号转网、网络流量资费再次降低、降低过路过桥费用,含金量极高的民生举措让报告更有温度。”
27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向伟艺,已有近5年基层工作经历。当初选择回乡当村官时他很坚决:“大家都往北上广去,我偏不,回到农村才叫酷。”
几年来,在向伟艺的建议和带动下,村里每月20日举办职业供求见面会,为贫困户和县乡用人单位提供双向选择平台,通过就业促进贫困户脱贫。村里曾有一户贫困户,老人观念较为保守,不希望儿媳出去工作,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帮助他儿媳去企业务工,现在每月工资2000多元,成功摘掉贫困帽。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向伟艺建议,吸引人才要从培养家乡观念做起,这是人才回流的内生动力,这方面向伟艺体会较深。前些年,慈利县和阿里巴巴合作发展农村电商,村里一位姓朱的村民平时就喜欢研究上网,他抓住机会开起了网店,不仅帮村民从互联网上淘来价格实惠的商品,也帮着大家把优质的农产品挂到网上销了出去,现在许多村民都学会在网上卖东西。
30岁出头的王腊年也是一个典型例子,她以前在广东的外贸企业上班,3年前看到家乡发展得不错,放弃了广东的工作,回到村里,既能上班,又可以照顾父母和孩子。“城市资源要素流向农村的力度明显加大,基层干部要创造条件,承接这种趋势。”向伟艺说,产业起来了,将会带动更多年轻人回到希望的田野上。
本报记者 周静文
李洪亮代表:
打通返乡创业堵点
“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发展”……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涌塘村党总支书记李洪亮对吸引人才返乡有了更多自信。5日下午,在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李洪亮在发言中专门提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6年多的乡村工作经历,让李洪亮愈发感受到乡村振兴中人才的分量。2018年,李洪亮打算在村里建一个电商服务平台,却困难重重,核心是人才缺乏。李洪亮找到一些在外地做淘宝电商的青年,希望他们带着事业回到村里,村委会也为此准备了支持措施,令李洪亮没有想到的是,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农村电商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可以把村里的农副产品推销出去,又可以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李洪亮说,没有人才,李洪亮只得把这个计划往后推。
今年春节前的另一件事,也让李洪亮感到农村人才的紧迫性。涌塘村外出务工青年占了90%,他们大多回家过年。春节前,村里出台优惠举措,从并不富裕的村集体收入中拿出3万元吸引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我们设立了村级产业创业奖励资金,以每亩1000元的标准扶持适度规模特色种养业,希望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这一次,又让李洪亮失望了,来咨询的人屈指可数。
在与外出务工青年交流中,李洪亮发现,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回乡创业,而是心里有顾虑。“他们大多在外地有一个固定的工作,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回乡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更重要的是,从事农业创业,一来手头钱不多,收入也没有保障;二来面临市场风险,前景不确定。”
要吸引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就要帮他们消除顾虑。整个春节期间,李洪亮都在想方设法消除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的堵点,并整理出四条建议。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筑巢引凤的基础工作;二是针对资金缺乏的现实,政府部门通过设立引导资金、奖励基金等方式进行扶持;三是建设省市县科技创新平台,为他们提供实用种养技术;四是建立销售平台,帮助他们打开产品销路。李洪亮告诉记者,涌塘村已规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粮食烘干、加工服务,今年10月就能建成投入使用。
今年,他们将结合涌塘村的特点,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在让老百姓受益的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本报记者 林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