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贵州省第一家农家书屋建成至今,贵州农家书屋建设经历了试点建设到全面覆盖再到今天的提档升级三个阶段。2012年,贵州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截至2017年,全省有农家书屋16992个。农家书屋的建成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农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因此被誉为“家门口的图书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县蟠龙镇法那村,农家书屋里时常出现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村民陈正华正在科普类的书架前挑选种植蔬菜的书籍。“要想把菜种好,还得依靠科学技术才行。”陈正华告诉记者,他家里有2亩菜地,一年收入有万把块钱,而如何种植蔬菜,比如间距的掌握、病虫害的防治等相关技术,都是他从书中学到的。
据农家书屋的图书借阅登记簿显示,村民借阅最多、频次最高的是关于种植养殖技术的书籍。
作为农村重要的文化平台和思想主阵地,农家书屋在补充出版物的过程中主要倾向于科技种养、少年儿童课外读物、文化历史、保健医疗等类别。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在满足上述图书需求的同时,还增加了乡村旅游发展、服务技能、致富信息、农业知识、休闲文化等方面的阅读需求,逐步实现了“按需制单、百姓点单”的模式。
贵州省新闻出版局负责人介绍,农村群众人数众多、文化素质亟待提升,是需要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人群,而农家书屋作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对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推动贵州农村文化扶贫、缩小城乡文化差距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的借阅,农家书屋的选址主要在学校周边、村委会等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只要村委会有人值守,农家书屋就能开放。随着电子信息发展迅猛,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贵州省也在积极开展“数字图书进农家”工程,以适应“读书时代”向“读屏时代”的转变,让广大农民能够在农家书屋这个“加油站”加到油、加好油。
针对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短期内难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贵州省在强化书屋建设的同时,积极宣传引导,让农民不断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贫困落后现状,让农民意识到身边的农家书屋是文化脱贫的有效场所,引导农民爱科学、学文化。
为了培养广大农民的阅读习惯、提升农民的阅读水平,贵州省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全省农家书屋开展各种文化阅读活动,每年暑期开展全省“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征文活动。与此同时,全省各地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知识讲座,如农业技能培训、科普讲座、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培养农民读书兴趣,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知识的课堂、脱贫致富的帮手。
清镇市卫城镇坪寨村把单一为村民提供借阅图书的农家书屋建成了一个综合性文化场所——坪寨村农民文化家园,已形成集阅读、文艺演出、道德讲堂、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位于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尖茶溪蔺田现代农庄内的蔺香书苑,依附蔺田现代农庄旅游发展的人气,将农家书屋变成了集阅读、茶艺、简餐、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乡村书吧;榕江县古州镇丰乐社区(移民小区),利用农家书屋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妇女刺绣培训,有力发挥了农家书屋的辐射带动效能。
14年来,贵州各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平台作用引导农民阅读,重续“耕读”传统,农家书屋被形象地誉为“农民致富的学堂、农村文化的殿堂、农村学生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