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色发展的甜头尝个够——走访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2021-01-08 09:1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周妍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去年三月三十日,习近平在余村同村干部和返乡创业村民代表拉家常。 新华社发

  余村鸟瞰。

  编者按

  浙江安吉县余村、陕西柞水县金米村、宁夏吴忠市弘德村……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乡村考察调研,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扶贫车间、走进村民家中,彰显了人民领袖心系贫困群众的为民情怀。

  这些沐浴总书记关怀的乡村,如今有着怎样的变化?当地干部群众是如何践行总书记嘱托,啃下战贫硬骨头,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本报记者沿着总书记走过的乡村足迹,倾听乡亲们的“幸福回忆”,记录砥砺前行的现实模样。“总书记来到咱们村”栏目敬请关注。

  “没想到天这么冷还有这么多人来玩。”2020年12月底,记者来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采访,在村主干道旁,和烧饼店老板徐璟聊起乡村游淡旺季的话题,她不假思索地说:“在余村,哪有什么淡季旺季,天天都是旺季。我这小小的烧饼店忙都忙不过来。”

  余村,“两山”理念的发源地。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这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余村考察,目睹余村15年间的巨大变化深情地说,余村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在“两山”理念的领航下,余村以及周边村民和烧饼店老板徐璟一样,成为“两山”理念的最大受益者。

  “高光时刻”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2020年3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汽车从满眼绿意中驶来,缓缓停靠在村口。一下车,他就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详细了解余村发展变化,牵挂之情溢于言表。

  向总书记介绍情况的,是余村支部书记汪玉成。“那天,总书记是下午3点40分到达余村的,在村里考察了53分钟。”汪玉成说,那是余村和他本人的“高光时刻”,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汪玉成向总书记介绍得很详细,上世纪七十年代,余村依靠开矿山、办水泥厂,九十年代集体经济就超过200万元,号称安吉首富村。然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2001年安吉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2003年起余村逐步关停高污染的村办企业,矿山复绿,水库清淤,建设农业观光园,开办农家乐,逐步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游客超过9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到5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9598元。

  动车商铺,矿山旧址,荷塘,油菜田……余村的景点规划很清晰。汪玉成与记者一道,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路线边走边介绍,一路上,他俯身捡了2次烟头,并给物业负责人打电话,交待把绿化带里的枯叶清扫干净,“守护‘绿水青山’的品牌,就应当从细微处做起。”

  汪玉成回忆,当天总书记边走边问,一行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前停下了脚步。汪玉成问总书记还记不记得当年的余村是什么样子。“总书记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变成了现实。”汪玉成介绍,当总书记看到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家家户户住进漂亮楼房时十分高兴,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在汪玉成的印象里,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路过荷塘时,他与正在清理枯荷的村民交谈,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坐观光车时,他嘱咐司机开慢一点,主动与道路两边的群众打招呼。村民们也纷纷向总书记报告如今的惬意生活:“环境好,老人的身体格外好”“村里天天有活干,生活根本不用愁”……

  回来定居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与总书记面对面交谈的村民中,有一位是余村的老书记鲍新民,他与总书记不止见过一次面了,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汇报者就是鲍新民。当时,鲍新民汇报说,村里通过民主决策,关闭了破坏生态的矿山,关停了污染环境的水泥厂。习近平听了以后很高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回忆起“两山”理念的起源,鲍新民感佩总书记的雄韬伟略,“15年前,大家只知道靠山挖山,谁能想到绿水青山也能带来真金白银呢?”

  鲍新民告诉记者,余村人熬过转型的阵痛不容易。开矿办厂时,村里污水横流,尘土漫天,在矿山干上一天,灰头土脸,回到家里家人都认不出来。不少村民因此身体出了问题,有的甚至在矿山意外爆炸中付出了生命,年轻人接连出走不愿意回来。“矿山关了我们喝西北风吗?”矿山关停之际,面对老百姓的质疑声,村“两委”立场坚定,背水一战,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从事竹制品加工等。鲍新民说,15年的历史证明,余村绿水青山的路子走对了!愿意回村居住、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80后胡斌就是其中的一位。2017年胡斌利用老家的闲置房屋开了8间房的民宿,面对殷实富裕的生活,胡斌感慨地说,他们这一代人享受了余村发展的红利,因为践行“两山”理念,发展乡村旅游,年轻人纷纷回村发展,与当初开矿办厂相比,显然是绿水青山更有生命力。

  胡斌回归的效应不止一家小富。他是第一批响应村“两委”号召,打破围墙,做开放式庭院的村民之一,不仅破除了邻里之间的“心墙”,也激活了商业“嗅觉”:胡斌隔壁的堂哥胡有乾家开了一座小酒坊,斜对面的表哥潘国华家开了一家农特产品店,亲眷都吃上了旅游饭。

  分别人的“薄饼”不如做自己的“蛋糕”

  “总书记走进来时,我们正在大厅里做青团。总书记问大家的收入情况、小孩上学情况。”余村春林山庄老板潘春林回忆起总书记当时与村民交流的场景激动地说,“这份温暖一直萦绕在心头。”

  潘春林是余村开办农家乐的第一人。矿山关停后,潘春林开了农家乐,他的哥哥做起了竹制品加工,因为环保原因,竹制品加工厂曾三度易址直到关闭。“我的哥哥经常说,还是春林的路子选得对。”10多年来,潘春林不仅扩大了农家乐的规模,还办了旅行社、文化发展公司。3万本金起家,现在年利润超过100万元。

  如何复制胡斌、潘春林等人的成功,让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既是全村人的期待,也是村书记汪玉成的心思。汪玉成深知,牢记总书记“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嘱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之前余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来自物业出租、旅游团的停车收费、游客的观光车费等,只是分得了旅游市场的一张“薄饼”。为了实现由卖风景向卖产品、卖文化转型,2016年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近两年又开发了竹啤、竹面膜、“两山”理念摆件等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为了把人留在余村,2020年县文旅集团在余村投资建设了研学中心,集培训、会议等功能于一体。此外,余村还开发了占地30亩的5G物联网溪泉鱼项目,直供盒马超市。

  面积仅4.86平方公里的余村,承载产业发展的空间有限,于是打出了抱团发展的特色牌。汪玉成介绍,正在实施的“1+1+4”项目,就是由余村、天荒坪镇镇区以及周边的山河、银坑、马吉、横路四村联手开发,构建以余村为核心,一村一品的特色示范片。目前山河村的公园项目完成设计规划,银坑村启动了影视基地建设,马吉村正在为园区项目征地拆迁,横路村的水上娱乐项目也已经动工。紧锣密鼓建设的新游客集散中心由多村联合投资,接待能力是原来的10倍。

  余村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村民主动深度融入村庄发展。2020年全村280户农户中有225户入股村集体项目,投资当下,收获未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