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尧治河村: 囊括多项“国字号”荣誉
2021-06-18 09:0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周妍 边强 王畅 尹恒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阅读提示

  对读者来说,尧治河村可能有些陌生,但在当地名气很大。

  这个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的偏远山村,平均海拔1600多米。全村虽然只有600多人,可村集体企业却有员工3000人,远远超过本村人数。

  在产业发展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尧治河村还收获了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十大幸福村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集体出资建造的龙门口小区。  

  记者慕名来到尧治河村,只为探寻这个偏远山村的发展密码,了解光环背后的路径选择。

  一见面,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孙开林就亮出了“家底”:村里有1家集团公司及22家下属子公司,涉及磷矿、种植、白酒、旅游、培训等多个业态,年利润超过4000万元。

  接着,孙开林侃侃而谈,从办矿起家一直说到眼下正热的培训,时间跨度长达30余年。

  1988年,尧治河村办起了磷矿,村集体账上开始有了积累,结束了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不少地方对村办企业进行改制,也有人给孙开林出点子,“当公家的矿长,不如自己干,成为全县首富不是没有可能。”可孙开林不为所动,拒绝整体出售矿山和电站,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始终是他不二的选择。

  “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这句话是村里修第一条通村路时孙开林提出来的。72岁的村民陈隆万记得,当年村民要出去,就得绕着大山走,走一天才能到“外头”,马桥镇就是村民向往的“城里”。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村干部带领党员群众历时半年,终于修好了一条5公里长的通村路。而第一个系着腰绳、跳下悬崖打眼放炮的就是孙开林。不仅如此,他还拿出自家盖房子的4000元作为修路启动资金。

  早年尧治河村的民居。

  因为办磷矿,一度导致村庄环境变差,泥石流灾害频发,村“两委”意识到,再不转型发展,子孙的“饭碗”就要在他们手上给砸了。

  记者在尧治河村看到,村道旁有一幅大标语,上面写着:“昨天靠精神、今天靠发展、明天靠文化”。现在,村里除了有尧帝神峡、梨花山等自然景观外,近几年还陆续建起了磷矿博物馆、农耕博物馆、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等,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尧治河村产业业态正从开矿向旅游转型,从卖风光向传播文化升级,并拿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个“国字号”招牌。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趁着新农村建设东风,村里着手统一建设村民住房,出资5200万元建成了龙门口和滴水岩两个别墅小区,分房做到公平公正:家庭成员在村企上班,年工资收入超过8万元的,不享受补贴;家庭成员在村企上班,年收入在2-8万元之间的交2-6万元;无家庭成员在村企上班、或者因病因灾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享受免费入住政策。外人感叹:尧治河村的户口增值了!

  为了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尧治河村对贫困户没有采取一兜了之的输血式扶贫,而是给他们送岗位、送技能,培植内生动能。村里的残障人士安排在三福公司务工,从事保洁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体面地生活。陈隆万是三福公司负责人,也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师傅,石头怎么敲、砖头怎么码、水泥怎么搅,他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一些村民通过三福公司培训,自己也当起了小老板。患有眼疾的郑光贵在三福公司学到技术后,自己买来机械承揽工程项目。“公司初创时有30名员工,现在只剩下15人了。”对此,陈隆万很欣慰,因为离开的员工都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了。

 

  尧治河村建设的养生馆项目。

  集体经济家底厚了,如何防止干部出问题?尧治河村建立了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班子成员在收入、建房、买车、红白喜事、因私外出等方面都必须报告,接受群众监督。2013年,一位建筑商因承接村里的工程,私下高息筹措资金,施工过程中靠偷工减料消化高额利息。被村干部发现后,查出孙开林的司机竟然也参与了高息借贷,孙开林不仅在全村干群大会上做了检讨,责令司机全额退回利息,自己还认罚了一个月工资。就这样,孙开林把板子打在自己身上,也把紧箍咒念到了村干部心里。

  “村子还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在一片赞扬声中,孙开林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今年春节后,尧治河村召开党委会,围绕高质量发展布局新岁,要求高标准完成垃圾治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工作,朝着山区成景区、矿区成景区、居民生活区成景区的目标迈进。

  旅游培训是尧治河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为实现今年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的目标,村党委对旅游公司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更年轻、更专业,新任负责人章治兰在授课间隙向记者介绍了康养、培训、研学、旅游一揽子计划,细数着由门票经济向游客二次消费转变面临的挑战,“虽然压力山大,但我信奉一天一件事,一天一个样。”章治兰指着一座新的培训大楼说,“学员们在这里将享受到更好的培训、住宿服务。”

  面对记者“会不会对村外的世界有所心动”的提问,章治兰说,不会的,尧治河虽然是一个小山村,但发展势头正猛,全国各地的人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边缘村成了“中心地”,这里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