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专家解读《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2022-06-03 08:2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周静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特长,对《方案》进行了深度解读。

  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方案》明确提出了乡村建设行动路线图。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系系主任何军教授认为,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的重点内容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机制上,一是要发挥农民、村庄的主体性,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二是通过乡村治理与乡村组织发育推进乡村建设,推广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三是乡村建设的县域统筹,特别是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同时,推进政策保障措施与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三是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建设。

  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经贸系党支部书记周力教授认为,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之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中,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厘清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等公益性支出和其他经营性支出间的关系,事关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进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落后地区,财政资金应有所倾斜,不“透支”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严斌剑副教授认为,乡村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个纵向维度以及生产和生活两个维度,稳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从“硬件”来说,生活层面要提升农民居住品质,继续加强乡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层面应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藏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软件”来说,生活方面要补齐农村医疗卫生短板,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强化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乡村治理体系;生产方面要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财政、金融、用地、政策等资源向乡村倾斜,强化组织保障和体制机制支撑。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

  《方案》强调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何军教授就此指出,目前一些地区并没能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是偏离的。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需要为农民创造产业发展参与、乡村治理参与、环境建设参与的条件与途径。为此,《方案》完善了保障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机制,将有力推动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参与。

  周德副教授认为,《方案》是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以及巩固内需增强内部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乡村建设行动需要调整和处理好政府、市场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农民是建设行动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农民“我想建设、我要建设”的内生动力,而非“等你建设、靠你建设”。如果通过自上而下推进,可能会导致农民参与不够导致项目功能无法满足当地农民需求而后续维护乏力,造成建设效果不佳。此外,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差异,导致各地的项目需求差异较大,所以要因地制宜,不同的项目需要对其项目性质有所区分,分类支持。在资金投入方面既要加强财政投入,也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要增强各方特别是农民参与监督,并形成有效的运营管护机制,使得乡村建设项目能持续有效发挥效果。

  博士生薛虎认为,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需解决乡村公共产品“为谁做”“谁来做”和“如何做”的问题。“为谁做”决定了公共产品的性质,进而确定了“谁来做”这一投入供给的主体,并明确了“如何做”的投入供给方式。此外,要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牵头部门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部门间职责错位、互相推诿、财权与事权不对等。

  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这次明确写进了《方案》。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耿献辉教授认为,数字商务比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更宽广,实践模式更为新颖。当前,数字商务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场景偏重管理功能和公益效能,缺乏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的联结与融合,数商兴农的商业模式缺少典型示范。他认为,数商兴农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要素运行的交易成本,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短视频与直播电商,解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化解了农业小生产与消费大市场的矛盾,扩大乡村各类产品的销售半径并提高产品效益。今后,乡村大地上,短视频与直播等新型电商作为“新时代文本”必将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成为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标签。

  他还表示,现在农村集体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成为监管的热点问题。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形成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产权交易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而形成乡村大数据,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