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宁国市“四个确保”抓好大学生村官工作
2016-11-14 14:22: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崔光宝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为实现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和培养工作新常态,宁国市以抓好教育培训、管理服务、培养帮带和畅通渠道为突破口,努力搭建扎根基层、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宽广平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一线更好更快成长。

  一是注重教育引导,确保“驻得下”。立足于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方位、人性化的关爱,做到“三个到位”。即:岗位安排到位。坚持“五个尽量”定岗位,即尽量充分听取乡镇党委的意见建议,尽量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特长,尽量考虑拟任职村的需求,尽量把外地大学生村官安排到条件较好的村(社区);教育培训到位。坚持把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每年为大学生村官量身定做培训课程,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思想引导到位。建立市处级领导和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联系大学生村官制度和定期定向谈心谈话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村官思想上摆正位置、端正心态,使大学生村官真正沉得下去、安得下心。

  二是强化服务管理,确保“干得好”。从跟踪培养、结对帮扶、强化管理入手,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实践中成长成才。注重联系培养。实行1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1-2名大学生村官制度,建立了市乡村 “3+1”联系培养工作机制,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立体化帮扶,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干事、干成事;注重锻炼培养。根据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和自身特点,建立专门档案库,有意识安排他们参与本村中心工作和处理一些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比如:征迁、疾病预防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历练本领、增长才干;注重管理考核。对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实行一天一日志,一月一小结,一季一交流,半年一报告,一年一考核,营造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确保“干得好”。

  三是完善机制保障,确保“留得住”。把落实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在吃、住、行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还为大学生村官缴纳工伤、生育保险。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按规定落实了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医保、工伤、生育保险等待遇,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建立了《宁国市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按照每人每月300元,即每人每年3600元的基数,设立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奖励资金,考核为“优秀”的按150%发放绩效奖励资金,以考核奖励的形式,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热情。通过生活和工作的上关心和激励,消除了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在干事创业、服务农村、推动发展上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是畅通流动渠道,确保“走得好”。坚持把搭建平台、促进有序流动作为目的,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成长铺路架桥,让他们“走得好”。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积极为大学生村官谋求出路、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类招考政策和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培训和考试。自2008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以来,该市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100余名,共有80名大学生村官走上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新岗位(其中:有5名通过竞争性选拔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8名进入乡镇党委班子);强化政策倾斜,鼓励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换届选举和组织任命等形式,让他们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发挥作用、成长成才。目前,全市在岗大学生村官中,通过专职专选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有21人,直接选举担任村委会副主任有3人,担任书记助理的有6人、主任助理的有15人。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