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在郊区开展。前两天,昌平区十三陵镇的领导和当地村书记、村主任谈起村里需要镇里帮忙办哪些事时,几名村书记不约而同地提到:“再招聘大学生村官的时候,想要个音乐、舞蹈、画画这类艺术专业的,好带动一下村里的文化活动。”
从青睐农业专业出身的大学生村官,到希望有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村官来村里任职,记者走访京郊农村发现,不少村庄对大学生村官的需求,正随着村子的发展,悄然发生着变化。
村官变身舞蹈老师
晚上7时30分,胡庄村村民韩淑兰吃完晚饭,和邻居一起前往村文化大院跳舞。文化大院里,村书记助理于琦已等在那里。
“小于老师好!”“小于老师,今天咱们学哪段舞?”村民们热情地和于琦打着招呼。看人来得差不多了,于琦拍拍手说:“今天,我给大家讲讲这段舞蹈里的动作该怎么做,大家先注意看我的脚。”做完一个动作,她就到村民身边,帮着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小于是舞蹈专业的,她除了日常的助理工作,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给大家义务当舞蹈老师。自打有了她,我们村的舞蹈队跳得越来越好,愿意来跳舞的村民越来越多,玩得开心了,大家天天乐呵呵的。”胡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建民告诉记者,如今,村里每晚都有人跳舞,因为有了“专业老师”来指导,村子连续两年在镇里组织的舞蹈比赛中名列前茅。村民一说起这事,都觉得倍儿有面子,“别看来跳舞的村民论年纪都能当小于的叔叔、婶婶,甚至是爷爷、奶奶了,可因为小于教得好,大家都爱叫她‘小于老师’。”
艺术生特别受青睐
不仅仅是在胡庄村,平谷区马昌营镇北定福庄村的村民在闲聊时,至今仍喜欢念叨起2011届的大学生村官乔薇。乔薇是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2011年7月,她成为北定福庄村的大学生村官。
工作中,她发现北定福庄和其他“空心村”一样,村里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而孩子们缺少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天放学后,只能在村里疯跑着玩,老人又为此担心不已。乔薇决定,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结合少年儿童美学教育的经验与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写了一份开办村美术辅导班计划书,提交给村里。村里对此全力支持,出资千余元购置了美术教学所需的用具。乔薇既有耐心,教得也好,村里的孩子都乐于跟小乔老师学画。2012年7月,乔薇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中选出12件参加第四届ICAA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件件获奖,村民至今仍对此事津津乐道。周围村子的村民都很羡慕北定福庄有这样一位艺术专业出身的大学生村官。
十三陵镇一位负责大学生村官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于琦、乔薇这样的艺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如今在村里越来越受青睐;而以前,各村都热捧学农业的大学生村官。
专业需求伴随发展
“村里喜欢要艺术专业出身的大学生村官,这与如今京郊农村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这说明,我们的村民在温饱获得满足后,在追求致富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村官办的工作人员说,以前,村里追捧农业类大学生村官,因为他们能帮助村民提高农技水平,带来农业致富新项目;而随着京郊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子的发展需求日渐多样化,对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也随之多样化。
目前,京郊不少区县都开始摸索着建立更大的空间,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延庆县张山营镇大学生村官管委会鼓励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发挥各自的特长,在村里、镇上开办“艺术课堂”,已陆续招收学员千余人。如今,该镇已有十余名大学生村官拥有了新身份——当地农民的艺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