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羊城最美大学生村官梁杰铭
2015-07-13 09:11:00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杨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又到了毕业季,无数莘莘学子在挥别校园的同时,也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

  是涌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谋求发展,还是到小城市中稳步向前;是到大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还是自己创业负重前行?每个人的选择不尽相同,但内心对成功的渴望却几乎趋同。

  7年前,梁杰铭在大学毕业时毅然转身,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走上了一条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一直有一种逆向思维,与其在城市里成为万千街灯中并不起眼的一盏,不如到广阔的农村成为照亮一方的航灯。”

  如今的他,在村内赢尽口碑,连续两届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更以实干、敬业当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收获赞誉与殊荣。但他却说,“比作出当村官选择更难的,是有一颗扎根在农村的心。”因此他已决心扎根在这片他土生土长的田野,更决心要带领村民发展属于自己的产业,实现共同致富。

图片

梁杰铭在办公室值班。

  梁杰铭

  28岁,广州人,大学生村官,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民立村村党支书、村委会主任

  2008年梁杰铭选聘为广州市首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2010年被补选为该村的党支部委员;2011年和2014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当中,连续两届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任职期间,梁杰铭被推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南沙区党代表;曾作为广东省青年代表赴京参加纪念共青团成立九十周年活动,得到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亲切接见;先后荣获南沙区十佳共青团员、南沙区十佳共青团干部、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十佳村民贴心人”和羊城最美大学生村官等荣誉称号。

图片

梁杰铭2012年作为广东两名代表之一赴京参加纪念共青团成立九十周年活动。(受访者供图)

  大学毕业

  他做了个让母亲失望的决定

  2008年,距离大学毕业还有4个多月,即将从广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法律系毕业的梁杰铭,作出了一个让母亲至今都无法释怀的决定。

  同窗好友无一例外地选择留在繁华的都市里,成为律师、进入法院、考上公务员。只有梁杰铭,近乎另类地选择了重返农村,选聘成为广州市首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那一年,他21岁。

  这不是一个容易作出的决定,“当年读大学,就是想着能跳出农村,以后毕业了留在城市里。怎么也没想到会再回到农村。”他理解母亲的伤心,因为在父辈和很多人传统而世俗的眼光中,只有西装革履地坐在整洁明亮的办公室里叹着空调,才是成功人生的标志。而现在,他选择回到农村,母亲期盼多年的到城里居住的梦想,无疑被彻底击碎。

  但是,在梁杰铭内心里,却涌动着一个很朴实的观点:城里少了一个大学生没什么,但村里多了一个大学生,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同时他也坦言,最初选择做”大学生村官”也包含着一些功利的想法,“我也想过,按照自己的能力,如果留在城市里发展,我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知道,比我成绩好的人大把,比我学术水平高的人很多,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我又能占到什么先机?因此当时我的想法是,在城市里发展,可能还不如在农村的前景广阔。”因此他满怀期待地,想要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献给热爱的那片绿色大地。

图片

摩托车是梁杰铭在村里的主要交通工具。

  回本村工作

  各种猜疑让他苦恼了好久

  但是,命运却向梁杰铭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1100多人报考,最后58人考上南沙区的“大学生村官”,而梁杰铭最终竟鬼使神差地被分配至万顷沙镇的民立村。而民立村,恰是梁杰铭的老家。

  “很多人以为,分回自己村里当‘大学生村官’,肯定是如鱼得水。却不知,当时这个结果让我痛苦了好久。”原来,梁杰铭的父亲当年因为经常在盛产香蕉的民立村做水果收购生意,因此一家人选择落户在这里。而梁杰铭虽是民立村人,却因十几年都在外求学,很少回来村里,因此算不上是民立村的“土著”。

  更重要的是一点是,梁杰铭回民立村工作,如一颗爆炸性的新闻,使他很快成为村民们议论的焦点。有的村民猜测,“大概是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才不得不回来的吧?”有的村民质疑,“年纪轻轻,下巴轻轻得个讲(只会说不会做)。”更有老村官担心“空降”而来的梁杰铭是来抢位置的,对他心存芥蒂。这一些,都令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梁杰铭,对村官这个新角色更加无所适从。

  民立村位于三面环海的南沙区万顷沙镇最南部,虽然临海,村民却并不以打渔为生,而是以种植香蕉、番石榴、杨桃等经济作物为主,因此村里并不富裕。

  在对当地农村情况逐步了解且切实体验到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后,梁杰铭有过深深的焦虑与不安,留村工作的决心不免发生了一丝动摇。

  虽然他内心里有很多抱负和构想,但最初只是村长助理的他,其实没有多少决策权,分配给他的工作都是些琐碎的小事,“刚来村里时,大多是干一些跑腿的活,要完成村领导交待的任务,如代替领导开会,有时候一周要开三四个会,一个会短则半天,长则一天”。

  一场台风

  让他明白基层村官的价值

  儿时上课的小学校,如今改为村委会。但在这里,梁杰铭却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他带着疑惑,在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彷徨。

  阵阵海风袭来,香蕉林里树影婆娑,梁杰铭认真思索着自己该如何前行。

  2008年9月23日,台风“黑格比”来袭。万顷沙镇三面环海,位于万顷沙镇最南端的民立村更是首当其冲:江河潮水暴涨,村里的水利大堤受到严峻的考验,多处堤围出现漫堤、渗漏等险情。作为村官的梁杰铭,第一次冲到暴风雨中,到救灾第一线和台风作战。

  其实,最初负责指挥的村主任看他是位刚出大学校门的文弱书生,担心他在抢险救灾最前线会遇到危险,并没有把他安排到抢险自愿队里。但梁杰铭却主动争取,“当时我没有想太多,脑海中的唯一想法就是想和村民们一起冲在最前线,保卫村民的生命财产。”在他一再争取下,村主任最终同意让他加入到抢险队,参与第一线的抢险救援。

  台风过境,电闪雷鸣。暴风雨中,梁杰铭与其他抢险队员拼了命地抢挖沙包、加固堤围。这些烦重紧张的体力活,他此前从未有机会接触过。但在瓢泼大雨中,作为新手的梁杰铭与村民并肩战斗,这使他第一次体会到一线工作的辛劳,也真切地感受到村民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困扰在他心中的纠结,被暴风雨撕扯得粉碎,他也明白了基层村官的价值与意义。

  经过3个多小时奋战, 灾情终于得到控制,村里河道的水位渐渐降低,村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得以保存。

  走村串户

  成了解村情的重要渠道

  与台风一役,使梁杰铭深深地明白,作为注入农村的鲜活“行政血液”,大学生村官不能端着大学生的架子,“要想当好村官,先要成为一名村民,成为让村民们信赖与交流的对象”。

  他发现当时村里的干部大多都上了年纪,因此虽然村里已经配备了电脑,但却没有村干部会操作电脑的,因此村里的档案管理还是原始的手填笔写。

  梁杰铭于是主动帮着妇女主任一起做计生工作,“计生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却是很好的接触村民了解村情的好机会。”通过走村串户,他很快和村民建立了最初的联系,对全村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当村官,会让你内心变得很强大,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抱着学习与实干的想法,梁杰铭沉下心来认真做事。别人看不上眼的杂事,他二话没说说干就干;别人嫌烦的琐事杂事,他毫无怨言抢着干;上级交代的事,他认真踏实地干;没人愿意干的难事,他勇于尝试探索着干。

图片

梁杰铭经常走村串巷,跟村民聊天。

  以身作则

  逐渐赢得村民的信赖

  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梁杰铭发现,村里许多不起眼的事情落实起来并非易事,原因就在于一些村干部没有起到带头引导作用,群众自然有样学样,对村里的事不闻不问。甚至于很多年村干部没有形成值班制度,村民们到村部办事经常扑个空,为了办件小事往往要跑上好几回才能找到经办人。

  梁杰铭因此向村“两委”班子成员提出了自己的工作设想,希望从改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抓起,提高村委会的工作效率。但他的热情和好意却碰了软钉子,多年的工作惰性与习惯,没有人愿意接纳这位毛头小伙的建议。个别村干部甚至还出言讥讽:“我们一直都是这样!你年纪轻轻的,就多呆在村部,少说话多干事就好了。”

  对于大家的不理解,梁杰铭没有泄气,他决心要做出个样子来让人心服。于是,他坚持每天第一个到村部,最后一个离开。平时他要么留在村部加强学习,要么深入农户了解情况。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和谦虚热心,村民都知道这位“大学生村官”办事牢靠,有什么事找到梁杰铭,就算他解决不了,也会想办法帮大家解决,或者记在心上帮着联系其他分管的村干部。

  但是,梁杰铭知道,要想实实在在地施展自己的抱负,除了村民的支持,更需获得村干部的认同。这种认同绝不是完成了村干部交代的几件工作,而是真正地赢得他们的信任。

  恰巧,此时在群众工作中刚有点起色的梁杰铭,遇到了村“两委”班子内部的矛盾升级的新问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民立村“两委”几届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凝聚力不强,村里事务因此一度陷入无序状态,村民对此意见很大。而作为新人的梁杰铭,不属于哪一帮哪一派,原本最是乐得无事一身轻。

  化解“两委”矛盾

  当选村支书兼村主任

  但是梁杰铭知道,如果“两委”矛盾不解决,对村子未来的发展都是掣肘。因此他一边主动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寻找机会与村“两委”干部单独谈心;一边积极争取镇驻村干部的支持,征求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建议。通过努力,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提升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民立村“两委”班子化解了矛盾,真正拧成了“一股绳”。

  最终,老书记同意提前退了下来,而在村民和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梁杰铭被补选为村党支部委员。2011年换届,他又高票当选村支书兼村主任,真正在村里有了话事权。

  “如果说成功,我的经济价值和一些大学同学是没法比的,但是我收获了更多的是人生价值,并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带给这里的村民。”——梁杰铭

  急村民所急

  解决供电排灌难题

  成了村里的大当家,梁杰铭没有飘飘然,他知道只有多帮村民做“钟点工”,多吃苦多做事,才能做好这个“当家人”。

  在村官日记本上,梁杰铭把这句话写在了首页。“难点的事往往是群众意见最大的事。我们是人民群众的父母官,我们就必须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从群众最急盼解决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最难解决的事情改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民立村是个纯农业村,农田排灌是村里的首要工作。但因变压器设置不合理、线路日渐老化等原因,村内排灌系统多年来经常出现瘫痪状况,村民深受其害。但因为村集体的经济状况不好,排灌问题却始终难以得到解决。

  梁杰铭上任后,虚心向熟知情况的生产队长及专业电工了解原因,并一起商讨寻求解决办法,形成书面材料,多次到镇政府以及供电部门反映情况。“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这些报告多写几次,上级才会知道你的困难。”在梁杰铭道明原委,表明了需要上级支持予以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期望后,最终供电部门为村里更换了多台大容量变压器,彻底解决了排灌系统供电的源头问题。

  村内灯光球场修建已久,但村“两委”干部出于对安全管理及用电费等问题的考虑,迟迟未能决定开通。梁杰铭此前也多次提出建议,但却都在“知道了”的回应中石沉大海。

  唱歌跳舞

  将青春活力带到了民立村

  上任后,梁杰铭充分整合相关意见,并结合该村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向村“两委”作了一个汇报,提出了开通灯光篮球场的建议。在得到了村“两委”的许可后,梁杰铭立刻筹划起灯光球场的区域安排,开放时间等细节了。

  后来,他还借助村内热心人士的帮助,组建了民立村广场舞队。“舞蹈队的成员全部均由村内群众自发参与,每人每个月交10元,定期请舞蹈老师来指导。现在我们村有了南沙区第一支广场舞队。”

  这个外表文静的年轻人,把自己身上的青春活力带到了原本暮气沉沉的民立村。如今村里每年都会搞文艺演出,演员则都是村里人,“愿意唱的就来唱两句,愿意表演的就给他们展示的舞台。”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位大学生村官带来的变化,也打心眼里信服这位年轻人,称赞他“能干”、“肯干”。

  梁杰铭经常骑着摩托车,到村里的田间地头找村民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又或者到村里的小卖部坐一坐,和村民们闲话家常。这个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铭仔”的80后小伙,没有架子,笑容不断,以至于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也愿意和他坐在一起聊一聊当年往事。

图片

梁杰铭去年赴浙江省花园村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并获颁全国大学生村官十佳村民贴心人称号。

  环境艰苦待遇差

  他为什么留下来

  《2012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从2008年中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后,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大学生村官”数量将达到40万人,覆盖全国2/3的行政村。作为注入农村的鲜活行政血液,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也面临不太适应环境、出路狭窄、前景渺茫等问题,“留不住”的现象逐渐显现。

  而“大学生村官”队伍人才的流失,一方面是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差,福利待遇与在编公务员相差甚远,很多村官不得不“出走”;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村官将村官当作考入公务员的跳板,很多村官也早已“鲤鱼跃龙门”。

  这些苦恼梁杰铭也同样需要面对。“‘大学生村官’说是官,其实不是官。由于并非公务员编制,村官必须通过‘公考’才能走上公务员岗位。而我们的工资,其实也不高。我拿的算是广州‘大学生村官’的顶薪了,一年大概有八九万块吧。”

  梁杰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南沙区的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工资由区镇两级各出一半,像他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也不到3000元。除此之外,还有每个月300~500元不等交通补贴,逢年过节还会有一些补贴。但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村官,一年的收入也就4万多块。而梁杰铭因为已经做到村支书和村主任,每年可以根据工作成效从镇里领到2到3万元的考核奖励。

  “和我的大学同学比,我现在物质上绝对算不上富裕。”其实,梁杰铭上大学时曾交往过一个女朋友,但是在他选择做村官后不久,女友离他而去。“我不怪她,因为当时没人看得到当村官有什么发展前途,而且钱又那么少。”

  后来梁杰铭到镇上挂职时,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太太。为了支持梁杰铭的工作,婚后妻子从镇上搬到了相对闭塞的民立村居住,并在各方面都支持梁杰铭的选择与作法。“夫妻俩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所以我特别感谢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一份事业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梁杰铭看来,“大学生村官”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前几年,我的工作中心主要放在了解村情、解决村民的民生问题。如今,我更多地思考着如何发展村里的经济,如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位于广州最西南端的民立村,是一个岛上的纯农业村庄。为提高村民收入,梁杰铭虚心向其他地区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做得出色的村官求教,并想方设法开创新路子。

  经过走村入户和深入研究,他发现万顷沙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民立村可以在打造“一村一品”方面有所发展。因此,他召集村里有志改变当地农村现状的种植大户,率先成立了南沙区万顷沙镇日升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直以来,民立村以种植香蕉为经济支柱。但是几年前的蕉癌风波,让村里的经济状况锐减,虽然村民后来改种抗菌的粉蕉、大蕉,但是仍不如从前,如果尝试其他水果新品种,村民又担心风险。

  为此,梁杰铭争取到了万顷沙镇灵新公路旁的一块近100亩的土地做试验田。现在,芒果、杨桃、牛油果、胭脂红蕃石榴等水果的种子已经播下去,但是真正的收益却要等到两三年后。“村民们不敢尝试,那我就来试。”

  在这片带有试验田性质的土地上,梁杰铭每周都要来看看,把关进度。他希望试种,尝试探寻出最能适应南沙本地的更有价值的水果品种,且能为当地农户带来稳定高效经济效益的种植方案,此后再根据试种情况对村民进行推广。

  “相信试验基地以及合作社社员的示范作用,将在几年后辐射带动本地区的农户,从而达到改变农村盲目的、低效的种植现状,最终实现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

  回望7年前自己的抉择,梁杰铭直言毫不后悔,而他更立下扎根农村的雄心,即使有两次进入事业单位编制和一次进入公务员编制的机会,也没能动摇他扎根农村的信念。他说:“我爱我这片土地,我与村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难以割舍,我还是愿意留在村里继续服务!”

图片

梁杰铭去年出席广州市大学生两会精神及大学生村官事迹巡回分享演讲。受访者供图

  梁杰铭眼里的广州

  记者:请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广州的看法。

  梁杰铭(以下简称梁):张信哲的《爱如潮水》既然爱了,就不后悔,再多的苦我也愿意背。我的爱如潮水,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紧紧跟随,爱如潮水他将你我包围。

  记者:请问你选择留在广州的理由是什么?

  梁:选择广州,选择扎根在广州基层农村,就像是认准了一个“对的人”。

  记者:请问广州对你有何影响?

  梁:广州包容并济,踏步向前的气质让我痴迷难离。

  记者:请问你印象中广州最美的时刻是什么时刻?

  梁: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会以及成功申报南沙自贸区是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

  记者:不用工作时,你在广州最常去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梁:不论是工作还是休闲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仍然是我所在的村庄万顷沙镇民立村!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