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农民脱贫致富探新路?甘肃省陇南市的大学生村官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687名村官创办738家网店,把特色农产品搬上网,为当地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陇南,是“中国油橄榄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红芪之乡”。核桃、油橄榄、花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以优质、天然、无污染备受人们青睐。但由于分布零散、信息不畅,这些特色农产品长期面临“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
如何破解尴尬、助农增收?陇南市经过反复调研,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突破口。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创建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市。
山里的农民不懂得网络营销,由谁来挑起农村转型发展的大梁呢?陇南市将目光投向了身在基层、又熟悉互联网的大学生村官。“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帮助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开办网店,让他们架起一座跨越千山万水、连接城市与大山的桥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景瑜说。
去年5月,陇南市委组织部下发了《依托大学生村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助推农村发展的通知》。通知规定,把开办网店、立足基层创业、带领群众致富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还对先进典型每人给予5000元的创业补贴。
为了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电商创业技能,陇南市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采用现场多媒体演示教学、实地参观学习、现场模拟操作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村官熟练掌握网店注册、认证、装修和优化等步骤,熟悉客户服务技巧、网店运营规则与流程。截至目前,该市已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1360人次免费培训,为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智力支持。
今年23岁的刘琪,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成县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他把淘宝店的页面设计得十分亮眼,网店从去年5月开张到现在,已经做了1400多单业务,销售额超过12万元,淘宝店等级已经是3颗钻了。
大学生村官尤彩霞所在的文县碧口镇盛产高山有机绿茶,为了把文县茶叶推向全国,尤彩霞赴浙江义乌参加了为期10天的电子商务培训,并向茶农详细了解茶叶的采摘、炒制、包装等流程。在她的带动下,碧口镇水蒿坪村成功开设网店48个,网上的销售额达到55万元。
在陇南,像刘琪、尤彩霞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最多时达770人,开办网店近千家,帮助农户销售土蜂蜜、核桃、中药材、橄榄油、花椒等土特产品。在大学生村官的示范带动下,陇南农民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土特产品,找到了一条“足不出户当老板”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说到开网店带来的好处,成县苏元乡水坝村村民曹江红很是兴奋:“开网店之前,村里的土蜂蜜无人问津,我们费力拿到城里去卖,每公斤12元还得搭上路费,有时候还不一定能卖掉。现在,我们网店的土蜂蜜和土鸡蛋最受欢迎,一公斤土蜂蜜能卖30元,不出家门就可以实现交易。自家吃不完的荞面,山里采的羊肚菌,都能在网上卖个好价钱。”目前,曹江红和村里的几位农民联合成立了一家土特产公司,在网上销售村里的土特产品,还为客户提供农产品“定制”业务。
电子商务的发展,让陇南农产品“飞”出了大山深处,“飞”进了城市千家万户。截至目前,陇南市已经开办了6000多家网店,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过12亿元,帮助1.7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