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延续一个人的生命,我感到很欣慰。”近日,记者从河南禹州市红十字协会了解到,禹州古城镇桐树张村80后大学生村干部郑超旭将于10月13日通过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一名远在河北的7岁白血病患者女童。这是继陈光耀之后,禹州市第二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许昌地区第16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据了解,85年的大学生村干部郑超旭在校期间就是一名爱心青年,先后献血10余次。2010年9月他刚刚工作不久,在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时,同时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从那一刻起,他的HLA(基因配型)样本存入中华骨髓库,由此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14年4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郑超旭的身体与工作情况后告诉他,他4年前留下的血样HLA分型检测结果,与一名白血病患者低分辨相合。“你是否依然愿意进行高分辨配型,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愿意!”郑超旭坚定地回答,“实话说,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感觉很意外,但同时感觉很幸运,很开心,因为可以用自己的血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郑超旭说。
8月初,郑超旭进行了高分辨血样采集,随后便接到了与患者高分辨相合的通知。刚开始家庭怕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他的身体有影响,郑超旭便一边讲解科学常识一边做他们的工作最终获得了家人的支持。据了解,中华骨髓库目前的累计库容量已达150万人份,但相对我国十几亿人口基数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成功概率仍不容乐观。据统计,每年仍有近五成的白血病患者因无法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而面临死亡威胁。郑超旭说:“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去郑州后积极配合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行列。”
据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用于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的理想治疗手段,同时由于骨髓的造血能力极强,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达到正常造血情况的9倍,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加快增殖,在一、二周内完全恢复原来的水平。近年来,广大市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率正在不断提高,加入到爱心志愿者队伍的人也越来越多。截至目前,禹州市共采集造血干细胞入中华骨髓库498人份,初配成功10例,为白血病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