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延续一个人的生命,我感到很欣慰。”记者日前从河南省禹州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禹州古城镇桐树张村80后大学生村官郑超旭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一名远在河北的7岁白血病患者,这是禹州市第二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出生于1985年的大学生村官郑超旭,在校期间就是一名爱心青年,先后献血10余次。2010年9月,他刚刚工作不久,在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时,同时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从那一刻起,他的HLA(基因配型)样本就存入中华骨髓库,由此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4年4月,禹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郑超旭的身体与工作情况后告诉他,他4年前留下的血样HLA分型检测结果,与一名白血病患者低分辨相合。“你是否愿意进行高分辨配型,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愿意!”郑超旭坚定地回答。
8月初,郑超旭进行了高分辨血样采集,随后便接到了与患者高分辨相合的通知。据了解,中华骨髓库目前的累计库容量已达150万人份,但相对我国十几亿人口基数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成功概率仍不容乐观。郑超旭说:“我觉得自己能配型成功挺幸运,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