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间大学生村官左碧霄扎根农村服务村民
2017-07-25 09:18: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代晴 田秀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夏日清晨,微风轻拂,一个朝气蓬勃的女孩,骑自行车行走在林荫路上。十几分钟后,她来到一片林地,轻车熟路地打开铁丝网,仔细查看她的宝贝——精心培育的黑木耳菌棒。这是她每天早晚的“必修课”。女孩是河间市龙华店乡南王庄村大学生村官左碧霄。

  

  她绞尽脑汁,要让村里的林地“活”起来

  28岁的左碧霄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学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林学专业。2015年10月,担任河间市龙华店乡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很多人不理解,一个硕士研究生,回到农村工作,到底图啥?左碧霄说:“工作在农村或者城市,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不管在哪工作,都要做有益于他人的事业。这就是我从农村来,又回到农村的原因。”

  左碧霄到村里第一天,就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南王庄村是个林业生态村,前两年,村里响应乡政府“万亩大方”的政策,全村土地逐步退耕种上速生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稍微年长些的,除了接送孙子孙女外,就是打麻将。看着闲置的林地和围着麻将桌的乡亲们,左碧霄动起了脑筋。

  左碧霄开始联系老师和师兄们。西南大学做林下经济研究的刘老师,建议她进行林下食用菌种植,因为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量最少。左碧霄征得了乡领导的支持,和村干部乘车到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通州永乐店镇食用菌基地考察。

  这次考察坚定了左碧霄试种黑木耳菌棒的信心。8月中下旬,左碧霄花3000元从通州专平食用菌生物技术公司进购了1000个黑木耳菌棒,进行试种。菌棒种植后,她每天早晨睁开眼就往村里跑。看着黑木耳一点点从菌棒里长出来,左碧霄的心开始欢呼雀跃。然而,事与愿违,已经凉爽的天气,气温突然回升,导致黑木耳不同程度染菌。“用了很多种补救方法,1000个菌棒几乎没有什么产量。”左碧霄很难过。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坚守初心 

  左碧霄有个决不轻易认输的脾气。调整好心态后,她联系北京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今年5月份,左碧霄说服村干部,和食用菌棒供应单位进行了沟通,准备购进第二批黑木耳菌棒,再次试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后,左碧霄更加小心谨慎了。这次黑木耳菌棒没有辜负她的期望。5月20日种植,经过9天的精心管理,他们采摘了第一批黑木耳。“拿秤一称,居然有10多斤。”左碧霄有些小激动。

  一个多月的时间,左碧霄采摘了400斤湿木耳。她向吉林、内蒙古的大学生村官请教黑木耳的晾晒方法,还在网上淘来了专业的晾晒网。黑木耳菌棒林下试种成功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了。“这个小丫头还真是不简单!”村民对左碧霄的态度也由当初的怀疑、观望,变成了认可和称赞。

  “全乡有一万亩生态林。做好林下经济,不仅能避免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浪费,还能改善农村暮气沉沉的面貌。”左碧霄信心满怀地说。秋天,她准备引导村民大规模种植黑木耳菌棒,还要和几个年轻人一起把村里的电子商务做起来,拓展销售渠道。

  她是村里孩子们的“知心姐姐” 

  “我们最喜欢霄霄姐!”提起左碧霄来,村里的孩子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左碧霄在大队部的农村书屋里看书,一群小孩子放学后在广场活动中心玩。左碧霄问他们,喜欢上学读书吗?孩子们的回答让左碧霄心里很不是滋味。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有着不一般的早熟和迷茫。

  左碧霄通过走访,得知村里很多孩子的父母忙于打工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就到周边的小厂子打工。只要看见学生家长,左碧霄就劝他们,孩子早早辍学出去打工,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打工带来的收入会越来越少。要让孩子多读书多学知识,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从那以后,左碧霄经常利用周六日把孩子们集中起来,组织他们进行书法比赛,引导他们阅读图书、习毛笔字、做手工游戏。暑假的时候,她还免费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村里来了一位美丽的老师,辅导孩子学习还不收费……”这一消息迅速在乡亲们中间传开,甚至还有邻村的家长也把孩子领到大队部来,让左碧霄辅导学习。

  左碧霄更忙了,回家越来越晚。母亲嗔怪她,“赔本赚吆喝”。男朋友跟她开玩笑,“有了‘新欢’,忘了‘旧爱’”。以前,左碧霄经常利用周末去北京看男朋友,如今,只能是男朋友从北京回来看她,原订的婚期也一拖再拖。

  虽然很累,但是,左碧霄很充实,也很快乐,她要一直努力朝着梦想的方向,奔跑。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