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驻村干部写下三十万字“扶贫日记”
2020-09-04 09:3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范世辉 白明山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48岁的黄文忠是河北省能源局干部,2018年3月到阜平县骆驼湾村驻村扶贫,后又承担起黑崖沟村扶贫重任,曾获“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两年多时间,黄文忠记录了近30万字的驻村扶贫工作日记,其中有他倾心扶贫的所做所思,也有他驻村工作的酸甜苦辣。

黄文忠在记录扶贫日记。范世辉 摄

  走遍277户,记录30万字村情

  日记原文:“要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屋里不能有电视,看电视太浪费时间。每天早晨跑步时与老乡聊天、白天工作时遇到的问题记在手机上,晚上回来思考。党员精神就是头破血流也要勇往直前地奋斗,当大家都想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再试一次……”

  背后故事:阜平县是革命老区,坐落于八百里太行山深处,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踏雪前来阜平骆驼湾村,走访看望困难群众,向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自此,骆驼湾村的发展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2018年3月,黄文忠接过扶贫接力棒,来到骆驼湾村。他自小生长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大学毕业后才走出农村,现在又带着使命回到熟悉的黄土地,黄文忠说:“我的想法很简单,3年后离村时,不愧对自己的付出,不愧对家人的支持,不愧对老百姓和组织的信任。”

  怎样才能带领老乡们尽快致富?为了理出思路,黄文忠下了一番苦功夫。骆驼湾村有9个自然村277户,黄文忠挨家挨户走了一遍,把基本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骆驼湾村平均海拔1500多米,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村里主要种植土豆、玉米,2013年以前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年轻人的大量流失,无疑成为骆驼湾村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50多岁的副书记刘继平,几乎是村里最年轻的成年人。”黄文忠在日记里写道。

  为了一门心思谋发展,黄文忠拒绝所有娱乐活动,白天争分夺秒走村入户,晚上回到住处思考所见所闻、记录所思所想。两年半时间下来,写了近30万字的驻村扶贫日记。黄文忠逐渐找到了工作抓手,理清了致富思路。黄文忠说:“手里这近30万字的笔记,和背后付出的无数日夜,是我走近乡亲们的路径,是我干事的底气,更是骆驼湾成为‘致富湾’的见证。”

  冒雨开夜车,帮村民找销路

  日记原文:“凌晨2点,帮张红亮卖西红柿的面包车来驻地接我,往石家庄去……一直下着雨,司机开得非常不稳,一问才知道这位司机最远只到过阜平县城。于是,我主动接过方向盘。雨越下越大,5时30分才到石家庄。由于地道桥下积水,车堵了两个多小时,又累又困又饿,我趴在方向盘上差点睡着。”

  背后故事:张红亮是黑崖沟村一名农学大专生,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打工。2016年他回村利用扶贫贷款建起40亩西红柿大棚,但销路上一直存在困难。黄文忠不遗余力地帮他,从种植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收获售卖,没落下一个环节。

  可帮一个张红亮解决难题,并不能帮小山村拔掉“穷根”,只有吸引并留住更多“张红亮”才能治本。为“引凤回巢”、筑牢脱贫根基,黄文忠查山林、看农田、学经验,结合骆驼湾风景秀丽的自然优势,确定了以旅游发展为龙头,特色养殖和光伏产业统筹推进的产业发展思路。

  2018年5月,阜平县第一家农村集体企业——阜平县骆驼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开业那天,黄文忠组织旅游文化节技能大赛,筛选出虎头鞋、刺绣、剪纸等工艺品,把村民的老手艺变成了能卖钱的商品。黄文忠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广骆驼湾黑猪和食用菌,经营和销售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既降低劳动成本,又提高农民收入。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回来一点都不后悔。”站在自家小铺里,村民任二红信心十足:“从北京回来后我办农家乐、开小卖铺,生活比在北京还好呢!”如今的骆驼湾村,小吃街红灯高挂,民宿干净有特色,昔日穷村焕发勃勃生机,红红火火的旅游业吸引众多骆驼湾人回乡发展。“你看我多幸福,闺女儿子都回来了!我也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一个月两千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72岁的村民顾宝青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驻村两年多,骆驼湾的人均纯收入从黄文忠刚来时的4960元增加到2019年的13620元。老乡们住着太行风情的新民居,家家用上了自来水、装了地暖。泥土路变成水泥路,乡村路连通省干道,也连通家家户户。黄文忠说:“去年村集体企业分红那天,乡亲们给我送来‘铁肩担道义、为民谋福利’的锦旗。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术后第四天,就回到大棚里

  日记原文:“申请扶贫的那一刻,骆驼湾便成了我的家。在驻地生病大便失禁,弄得被褥上到处都是。把被褥拉回家清洗,妻子打开车门,抱起被褥的瞬间就哭了。她一句话没说,抱着被褥扭头就走了……”

  背后故事:“黄书记,你咋跑了?你说过在村里开一个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办一条步行街,你走了这两件事可咋办?”“老黄,你生病啦?住院呢?马上都要出院啦?早说我们大家伙去看你!”7月17日一大早,黄文忠一连接了好几个电话,都是黑崖沟村民打来的。

  今年7月初,趁着去省里开会的机会,黄文忠参加了单位体检,检查出肠部出血。十天后,黄文忠再次到石家庄复查,被诊断为管状腺瘤。黄文忠本想直接回村,但被医生的话给镇住了:“如果再不治疗,恐怕会癌变!”这次,黄文忠的妻子也很坚决:“你上次在村里发病,随便应付一下。这次情况这么严重,你还要不要命了?”当机立断,黄文忠请求医生及早安排手术。

  虽然“隐身”在医院,黄文忠的心一直牵挂着村里的事:黑崖沟村有了扶贫车间,但还需要提升贫困户的技能,技能才是扔不掉的“金饭碗”;寻找落地的好项目,把产品销售出去,产业扶贫的落点要对接山外的大市场;脱贫后的发展乃至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生病住院本来是一次难得的休息机会,妻子以为黄文忠会安心养上一阵子,可没想到,他不打招呼就“逃”回去了。术后第三天下午,黄文忠接到张红亮家西红柿大棚出现病虫害的消息。次日一大早,这位闲不下来的第一书记已出现在张红亮的大棚里。

  好办法不会凭空生长,好日子不会自己从庄稼地里冒出来,只有把根扎下去,根系扎得越深,结出的果子才能更丰硕。黄文忠说:“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自己觉得很幸运,工作再苦再累也要努力前行,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