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赵冠生,是河南省濮阳县郎中乡赵堂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几年来,他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称赞。
赵冠生出生在濮阳县郎中乡赵堂村,从小对农村深有感情,2009年刚大学毕业后,通过选聘,他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赵冠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让我对我的家乡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别的同学都去企业、公司干了,我就想我是农民的孩子,我就要扎根我的家乡。
郎中乡赵堂村是一个典型的黄河滩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让村民早日致富,赵冠生经过多次的市场调查,决心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共同发家致富。
赵冠生:既然我选择了家乡,我就要把我的家乡尽最大努力搞到最好,经过考察认为还是这个符合农村市场。
万事开头难,为了筹到创业资金,赵冠生几乎跑遍了整个村子,找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最后,在濮阳县信用社小额贷款政策的帮助下,筹集到了大棚蔬菜种植项目的前期建设资金。有了资金,本想着一展宏图的赵冠生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
赵冠生:建大棚需要流转土地,最难的就是做群众工作。村民对现代农业还不了解,很多村民不同意流转土地。
赵堂村村民:咱一个农民多少年来都是靠地吃饭,搞设施农业要占俺家那么多地,万一弄不成,咋弄?
倔强的赵冠生和其他村干部一次次深入到每家每户,给群众耐心细致地讲解。终于,大家被他的真诚、执着所打动,最后同意了土地流转。如今的冠生园蔬菜种植基地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占地400多亩,拥有大棚80多座,年效益预计达到1000多万元,并辐射带动几个周边行政村一起发展高效农业。
赵冠生:下一步,我们要把种植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积极走出去向先进地区学习经验,提高园区管理水平,搞好园区基础建设,力争把我们园区打造成占地1000亩的高标准园区,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赵冠生的蔬菜种植基地有了起色,这并没有让他满足,他说正是因为他太深爱这片土地,今后将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村里的居住环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比城里人还幸福。
赵冠生:现在村里的设施还不是太好,这也是我一直的心病,想通过上级政策和自己的努力把我们村的文体设施,路桥工程等工作再提一个新台阶,让大家让群众生在农村,乐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