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富勇在湖北省大学生村官中可谓小有名气。
他是湖北省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典型,2008年被选聘到谷城县冷集镇李洲村担任村官后,联合村里的农户成立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入社会员200多家,辐射周边农户1000多家,年出栏生猪近4万头。创业富民风生水起,从此蔡富勇的名字不胫而走。
记者见到蔡富勇时,他正在冷集镇上办事。“如今我已离开李洲村了,到彭家河村担任书记、主任,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冷集镇一个偏远、贫穷的后进村,属于标标准准的产业空壳村。”
“从李洲村到彭家河村,你干得怎么样?”蔡富勇对记者说:“要不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上了车,从冷集镇到彭家河村的路在丘陵间蜿蜒,但路修得很好很平整。“这条路是去年稻收之后修的,是我接手村书记后的第二单大活。”蔡富勇指着车窗外的水泥路颇感自豪地说,“从村部到集镇的11公里,加上村内5公里路的硬化工程,都是我和乡亲们干出来的!修路,是村民的期盼啊!”
到了村部,蔡富勇指着修葺一新的村委大院说:“这就是我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作品。”他告诉记者,2011年当选彭家河村书记、主任时,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建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蔡富勇眼里,这就是村两委班子凝心聚气的地方。一个多月的建设,从打地基到后期的粉刷装修,蔡富勇一直泡在工地上,直到验收合格,他才松了一口气。“现在村两委、卫生室、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都设在这里,能给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蔡富勇说。
“修楼、修路,钱哪里来?”面对记者的疑问,一向开朗乐观的蔡富勇似乎也掩不住一路走来的艰辛,他坦言,彭家河村是一个小村,全村才1000多人,分散在山沟里,村里田地少,也没有工业。“基本靠天吃饭,可以说集体经济无望,村民增收无门。”蔡富勇接着说,当初建服务中心的时候比较顺利,镇里立了项,村民们都出了很大力气。“到了修路,问题就来了。十多公里的路,每公里造价至少20多万元,像彭家河这样的产业空壳村,村里的自有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要解决发展问题,没有路不行,必须修!”作为村里的一把手,蔡富勇当仁不让地挑起了修路的重担。找当地企业家化缘、找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甚至自己先垫进去一部分,忆及当时为筹款修路的情景,蔡富勇很是感慨:“总之一句话,门难进、人难等、事难办、钱难要,也怪不得人家,要修路的村那么多,财力又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可每每空手而归,回到村里,面对村民期待的目光,蔡富勇觉得很对不起他们。“你是潇洒走一回,但村民们可是千年等一回!钱要不到,但事情还得做。那一段时间,觉得很委屈,甚至连家都不想回。”蔡富勇苦笑着说,“好在我坚持下来,千万百计筹集资金把路修好了。回首这段经历,我更觉得应该把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当做一种快乐,或许这是性格使然吧。”
经历了这两件事之后,也促使蔡富勇有了更多的思考:彭家河村经济基础薄弱,政府部门的扶持又很有限,只有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村庄的发展才有后劲,才能逐渐壮大。蔡富勇正在完成他的“第三件作品”,就是发展村里的集体经济,把村里的产业带动起来,让村民富裕起来。蔡富勇分析了当地的劳动力构成和资源环境后,从他最熟悉的种养业入手,在村里成立了“大莫山特色种养合作社”,指导村民发展养殖业。合作社成立后,共吸纳了11户村民养羊,10户村民养猪,凭借着自身的创业经验,蔡富勇当年就帮村民们户均增收9000多元。去年,蔡富勇又引进武汉圣光种业公司在当地发展制种油菜项目,“合同价六块五一斤,其中合作社提取每斤一元的服务费。去年收了三万五千斤,今年产量应该更多,村民增收了,村集体经济也盘活了,产业发展使得大家共同受益。”谈话间,蔡富勇接了一个电话,“是外省的苗木商打来的,说是过几天来村里看看地。”蔡富勇告诉记者,“现在彭家河村的种养业还比较低端,要提高土地附加值,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蔡富勇指着窗外的缓坡、梯田说:“村里已经做了统一规划,制种油菜的面积要扩大到2000亩,再准备发展800多亩的苗木花卉,将来村里的发展要奔着生态为先的目标,既要富,也要美。”
谈及将来的打算,蔡富勇画了一张地图,他告诉记者,谷城是一个区位优势相当明显、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处在汉水河谷组团发展的规划圈内,彭家河村正好处在老河口市和谷城县两个县域之间,“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所担当,不谋发展,来村里有什么用?我要在这里扎下根来,通过5到10年的发展,着重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将彭家河村打造成两个城市间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