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龙潭区南沙村大学生村官张海奇创业记
2015-06-30 09:26:00  来源:江城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我是吉林市的‘土著’人,也是一名‘85后’,因为深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希望在我最有激情的年华里,为我和我深爱着的家乡做一番事业。”——张海奇

  他叫张海奇,2012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龙潭区江密峰镇南沙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对于他选择到农村做村官,他的家人、朋友都很诧异,他们质疑这样一个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年轻人是否真能安下心、扎下身。而他,用了3年时间,给了他们一个关于坚持、关于追梦的肯定答案。

  到南沙村的第一年,张海奇经常到村民家中或者田间地头了解村子和村民的情况。在与村民们的深入交往中,他发现南沙村有一些村民生活境况很不理想,单一依靠耕作有限的土地勉强维持生活。村党支部虽然想帮村民解困,但始终有心无力。作为村官,他那时就觉得他责任、有义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想致富,就需要有实业。张海奇去了省内外好多地方考察农村项目,结合南沙村及周边村屯的实际情况,初步有了搞牲畜养殖的想法。2013年,他代表省大学生村官赴北京参加创业培训,颇为受益。回来后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把牲畜养殖场搞起来。

  当年3月12日,张海奇正式向江密峰镇党委提交了企划书。之后的日子里,镇党委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当年6月,张海奇创办的吉林市塞特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诞生,主要经营项目为牛羊养殖。

  考虑到牲畜饮水、饲料来源、养殖用地等诸多因素,最终张海奇在江密峰镇东三家子村租了一个废弃的厂房。厂房很破旧,跟牲畜养殖需要的标准化养殖场差距很大,需要动“大手术”给厂房“整容”。但那时候他兜里没钱,没办法雇人,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既当力工又当木工,每天从早忙到晚,整整忙了两个月,才把“羊舍”建好。羊舍里不仅有繁殖区、育肥区、防疫区,还有羊的运动场。

  创业初期,最头疼的就是没钱。几经周折,他未能办理上贷款。最终,他向亲戚朋友借钱,凑了近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为了引进良种,张海奇先后去了国内很多地方考察。2013年10月,他从考察的最后一站内蒙古牧区驱车回来,车上装了150只羊。

  就这样,张海奇的牲畜养殖场开始经营了。

  为了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也为了降低饲养成本,张海奇向村民收购玉米秸秆、玉米、大豆等。秸秆粉碎后,掺和玉米、大豆作为牲畜饲料。收秋后,为了降低人工费用,他每天4点多就起床去农民的田里捡拾不要的秸秆,并捆好运回养殖场。

  如今,张海奇有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一个500平方米的办公住宅区,带动当地5位村民就业。仅去年就从村民手中收购秸秆、玉米、大豆等价值10万多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养殖场里有了300只羊和50头牛。2015年2月份,张海奇又进一步融资,计划到2015年年末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00只羊、100头牛。

  2014年,张海奇代表毕业高校——通化师范学院参加吉林省“创青春”挑战杯创业大赛,获得了实践类银奖。同年,他的养殖场被市就业局授予“吉林市百家创业示范店”称号,他被团市委授予“吉林市创业标兵”称号。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