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梅河口康大营镇有个“娃娃村官”焦勇
2015-07-07 09:37:00  来源:梅河口生活网  作者:文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梅河口市康大营镇鲜忠村是朝鲜族群众居多的民族村,随着近几年出国热,全村90%村民到韩国劳务,留下来是老人和孩子,鲜忠村由此成为留守村。2013年9月,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官—-村书记助理焦勇,他长的黝黑敦实,一脸娃娃相,,虽然不是朝鲜族,村里也没有亲戚朋友,但几个月后,他得到了村民一致赞誉。

  鲜忠村民百姓村官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从来没想过当什么官。”这是焦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到村里后,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印制大学生村官“便民服务联系卡”,联系卡正面有他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内容,背面有服务事项,与帮办代理服务“一卡清”装订一起分发给村民。村里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有困难,通过电话就能联系到他,不论大事小情,随叫随到,躬身力行为民服务。焦勇常常说:“虽然我不是朝鲜族,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就是朝鲜族村民的孩子,是鲜忠村的村民,老人是我的长辈,孩子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的亲人远在国外打工,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应该做的。”

  他经常向老书记、村文书学习,几个月后,知道如何用朝鲜族村民喜欢方式交流,清楚村里情况,深知朝鲜族村民所思、所盼、所想,学会站在朝鲜族村民角度思考问题,坚持干实事,做好事,慢慢赢得了村民信赖。2013年在新农村建设中,鲜忠村有1公里水泥路和边沟修建任务,他积极主动向老支书请缨,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监督施工质量,在他高标准严要求下,鲜忠村水泥路和边沟以工程质量100%优良率通过镇、市有关单位验收,改变了村民出行条件。一位朝鲜族大妈这样评价他:大伙有事就找他、几天不见常想他、来了客人去请他、有事出差去送他。

  谋划项目为民致富

  鲜忠村有水田1940亩,由于朝鲜族村民在国外务工,大部分老人和孩子没有能力种地,导致部分田地出现撂荒,还有一部分田地租给邻村村民耕种,集中连片水田没有得到科学管理,田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下。焦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调研,提出了整理土地集中种植有机梅河大米和蒲公英,联合农户成立鲜农农林特产专业合作社,由于缺乏投入,合作社项目一度陷入僵局。经过这位年轻村官多方努力,合作社最终立项,村里安排他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协调服务工作。最棘手的是少数朝鲜族村民不愿整理土地,部分村民担心成立专业合作社,自己土地得不到合理收益,不如继续租给邻村耕种。村民还担心产品销路,年终合作社分红能否有保障。针对这些问题,他和村干部一道,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到有顾虑的村民家做思想工作,得到了大部分村民认可。如今,鲜忠村流转土地100亩,生产有机大米75吨,产值80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为了提前做好市场宣传,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领办村集体经济项目,创立梅河口市鲜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秉承“让农业发展,让农村繁荣,让农民富裕”的经营理念,主营稻花香大米,开发蒲公英根茶,采用“互联网+”营销方式,在淘宝网、手机APP微店上成立大学生村官鲜民农业直营店。目前,微店已经获利,淘宝店在一个月时间里被5428名网友点击,取得良好营销效果。年末企业可为村集体分红5000元,帮助村集体创收带富。他自信地说,过一段时间产品准备注册商标,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让喜欢东北特产朋友吃上绿色、生态、安全、健康东北特产。

  帮扶之家为民解困

  2014年6月,焦勇撰写了公益组织帮扶之家策划书,向党委汇报。半个月后,党委和大学生村官共同发起成立帮扶之家公益组织,联系爱心组织、爱心人士,资助留守老人和孩子。通过全镇宣传、各村党支部上报,对受赠对象登记成立帮扶对子,核定帮扶物资,进行精准帮扶。帮扶物资、资金缺口大,需要帮助的老人、孩子多,他在网上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联系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2014年12月,他把留守老人缺衣少被情况发给大学生村官报工作人员,转载到大学生村官报编辑部微博上,得到了广泛关注,不到一周时间,“南京妈妈团”爱心组织捐赠统一标准、特别定制、九斤重棉被20套,价值5500元。这些棉被托运到梅河口后,焦勇自掏腰包雇车将棉被送到村里,满足了留守老人过冬需要。

  创新载体与民同乐

  焦勇带头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冬闲变冬忙”活动要求,制定活动方案,组建6个活动队,定期组织召开“冬闲变冬忙活动”评议会,利用村部活动室,开展朝鲜族民俗读书会、朝鲜族农民画创作、象棋比赛、朝鲜族歌咏比赛等文艺活动,创新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吸引越来越多朝鲜族村民参与活动。日益丰富的朝鲜族村民文娱生活,使打麻将等不良现象减少,留守老人和儿童不再寂寞孤独,形成文明健康社会风气。

  现在,焦勇还在继续担任鲜忠村村书记助理工作,为了鲜忠村全体朝鲜族村民的梦想,他努力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没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他回答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是成长成才的一种选择。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怎能担当社会重任。”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