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80后”村官融入农村大舞台
2012-11-27 11:02:00  来源:南通网  作者:严憬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三位来自本市的“80后”大学生村官,他们拥有大学生村官群体吃苦耐劳的普遍性,又充满着个性化的闪光点。他们从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深受百姓喜爱的村干部的故事,体现了“走在群众中,不要脱离开群众”的重要意义——

  思路与村民存在“代沟”怎么办?

  王磊:找对方法,真正完成角色蜕变

  26岁的王磊是2010年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现任通州区骑岸镇育民村村主任助理、监委会副主任,从初到农村的“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到“调整心态、坚持下来”,再到如今“发自肺腑地感谢村民对自己工作的支持”,王磊从一名稚嫩的大学生蜕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干部。

  “还记得刚刚入村的那段时间,最难熬的是交通生活都不方便,心中压力很大。 ”王磊说。

  作为一名大学生,王磊刚开始与许多村民在思路上存在“代沟”。“为减少我对农村的陌生感,村干部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常常把我请到家中,为我做好吃的饭菜,发动全家人关心我,让我在与他们不断的接触中,逐步适应农村生活,并日益加深对基层的感情。 ”

  在工作中,王磊逐步培养了耐心、细心和好脾气。在做“新农合”相关工作时,王磊承受了不少误解,他说:“这关系到村民的看病就医问题,但是很多村民不了解情况,就不愿配合,我们得走下去做好工作,让村民明白缴费是为了他们自己好。”

  和村民多次接触后,王磊渐渐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在做人口信息采集工作时,王磊一次次叩开村民家门,一些村民还会为他准备茶水,这让他由衷地感受到了基层人民的朴实无华,发自肺腑地感激老百姓对村干部工作的支持。

  经过两年的历练,王磊悟出了“农村干部要踏踏实实走下去,主动找群众办事”这一要点,顺利融入了农村这个大舞台,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

  优异生为何也走村官之路?

  龚华:证书代表过去,我想在基层磨炼自己

  海门市悦来镇信民村村书记助理龚华今年25岁,是海门市2010届大学生村官,上周刚刚结婚。在举办婚宴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些平时与她交好的村民也赶来道贺。

  大学毕业后,龚华毅然放弃了城市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回家做一名村官。当她捧着一大摞证书去资格复审时,有人拿着她的国家奖学金证书笑着说:“你那么优秀,出路很多,为什么要回海门来当村官呢?”她笑着说:“这些都代表着过去,我想在基层磨炼自己! ”“村官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龚华说,这份工作处处考验毅力和耐心。去年“十一黄金周”之后,龚华参与“一事一议”以资代劳上交款的收缴工作。她拿着各村民小组的地图,每天起早摸黑一家家拜访。村民一般在大清早或者晚上在家里,她就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耐心细致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在汗水和泪水的背后,完成任务只是个过程,真正让我得到提高的,是我的坚持,是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努力镇定,面对一个多小时的‘牢骚’,微笑着听完。 ”龚华说,她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认可,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动力。

  多少次不分昼夜挨家挨户做工作,跑了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遇到一些年纪大的村民,说完一遍后发现对方还是比较模糊,就一遍遍耐心地说……她说:“从中享受到了一种为群众痛快付出与被群众信赖和肯定的乐趣。 ”

  怎想到学如东话和村民交流?

  田敏:为的是能快点进入角色、融入农村

  刚刚参加共青团南通市委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田敏今年26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南通本地人。 2008年,她成为市招大学生村官,现任如东县新店镇团委副书记,新联村副主任、团支部书记,新店镇大学生村官团支部书记,以及如东县大学生村官联谊会会长。在她的履历表中,几年来积累了23项省、市、县级荣誉称号。

  为尽快融入农村生活,她第一样学的,就是如东话。田敏在办公室向村干部学,走到田间蹲下身与村民聊家常,平时生活中,不论是购物还是和朋友交流,她脑海中都会过一过,这件事情用如东话怎么表达?功夫不负有心人,田敏不久便能够运用如东话和乡亲们交流了。

  工作中,善思的田敏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村里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生活比较单调,性情比较孤僻。“在这里,我倾注心血最多的,就是这群孩子。 ”三年前,田敏在本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开设“周末大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一种轻松、自在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国青年报》曾以《如东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破题”有方》为题对“周末大课堂”进行了报道,新联村的辅导站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田敏本人被江苏省文明办、省关工委评为“江苏省城乡校外教育辅导站先进个人”。田敏说:“我还要继续努力,让自己对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