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丰县师寨镇,提起大学生村官崔景栋、董阳、李婷婷,大家都会连声夸赞:“这三位大学生真是不简单,种木耳、建基地、跑销路,样样在行!”
食用菌黑木耳是师寨镇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2011年7月,三名大学生村官来到师寨镇后,通过考察、调研发现,该镇虽然种植黑木耳规模较大,但至今仍没有农户种植生长周期短、市场效益好、易管理的东北黑木耳。于是,他们决定依托该镇苏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产业优势抱团创业,采取“大学生村官 大户 基地 农户”的模式种植东北黑木耳。
有好心人劝他们说:“你们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啥没啥,还想种植东北黑木耳?我们种了一辈子地,连想都不敢想!”还有的说:“咱们这里是平原地带,气候干燥,不适合种植这种木耳,趁早算了吧!”
面对质疑的声音,他们没有退缩。资金是创业的第一道“坎”。他们向亲戚朋友借、到金融部门贷款、请求种植大户支持,经过多日辛苦奔波,他们终于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始筹建东北黑木耳种植基地。
土地承租的问题是第二道“坎”,建基地需要的100亩土地涉及到不少农户,要想让每个农户同意转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们分头上门,找农户商量,一天数次来往奔波于镇村干部和农户之间,白天找不到人他们就晚上去,一次不行,他们就二次、三次上门。其中有位村民一开始坚决不同意出租自己的土地,然而他被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和执着追求感动,最终不仅同意出租自己的10亩地,还主动将地里的祖坟迁出,他说:“大学生创业不容易,咱农民理应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们将100亩土地顺利转租下来。
今年初,一个投资100万元、占地100亩的东北黑木耳种植基地在师寨镇汪屯村落成了,它填补了当地食用菌种植的空白,成为该镇现代生态农业的一大亮点。
今年3-5月份,正值东北黑木耳的采摘期,他们种植的30万袋东北黑木耳没出基地便销售一空,纯收入达30余万元。但他们并未感到满足,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一条东北黑木耳加工生产线,注册商标来增加产品附加值,还希望能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让更多的农民通过黑木耳种植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