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智力优势、活力优势和创新优势,在富脑袋和富口袋方面双向发力,使之成为服务引导群众的一支骨干力量,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大道理讲个透彻明白
启东市267名大学生村官组建了15支宣讲队,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深化改革、破解法不下乡和相关涉农政策,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众的个性需求,开设“微课堂”、“流动课堂”,回应群众关切,把大道理用接地气的方式讲个透彻明白。
周末开展的“理论大餐”进村活动,是海复镇的一个品牌。该镇大学生村官开出的远教“小推车”,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辅之以生动的图文、小故事,将党的惠农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收到了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法制课堂真新鲜!”这是汇龙镇东郊村村民发出的感叹。东郊村大学生村官朱静大胆尝试新的普法形式,利用播放远程教育课件的机会,以PPT的形式演示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同时配以现场讲解。她还尝试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教会群众如何正确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履行好自己的义务。70多岁的张大爷高兴地说:“这个我看得懂。”
吕四港镇、王鲍镇的大学生村官则通过《大港之声》、《港城吕四报》等广播报刊平台,定期播送时事新闻、本地动态信息以及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政策信息,在提升村民素质方面“润物无声”。
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
为了积极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启东市大学生村官利用全市建成的398个“正能量加油站”,把村公共服务中心打造成传播文明大舞台,将核心价值观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用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创作文艺节目,在乡镇农村、街道社区用乡土语言、草根情怀感染更多群众,实现了活跃文化与引导群众的双赢。
初夏的一个傍晚,近海镇公益村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上陆续来了很多跳舞的群众,公益村“正能量加油站”站长韩卫红并没有忙着去播放音乐,而是先请村里的大学生村官茅玮琳讲述“情暖夕阳”典型张汉芳的故事。近海镇在全镇20个行政村、36个“正能量加油站”推广“舞前一刻钟”宣讲,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宣讲员,抓住广场舞开场前人员聚集的有利时机,用好“舞前一刻钟”的时间,讲述身边好人好事,以身边事引导群众,提升群众道德素养。
海复镇文艺演出团的大学生村官们,向当地有名的垦牧艺术团的骨干取经,不断提高寓教于乐服务群众的水平。他们通过共同演唱“垦牧之歌”传递正能量,表演快板、三句半,宣传海复好人好事,让群众喜闻乐见。
助力群众实现微心愿
启东市大学生村官通过开展“扎根基层促发展,创先争优当先锋”主题活动,着力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困难。在村(社区)倡导“微心愿大家帮”,及时汇总一些村(居)民自身难以解决的细微事项,引导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使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今年以来,汇龙镇爱新村村民李亚英比以往忙碌了许多,一有空,她就往村里的电子阅览室跑。在这里,她和村里另外几位村民,成了电脑学习班的新学员。去年,市里给爱新村配备了多台电脑,建立了村电子阅览室,一些村民便琢磨着利用这一平台充实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看到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愿望那么强烈,大学生村官瞿泽华主动为村民免费传授电脑知识。上了年纪的村民从认识电脑构造、开关机开始,然后再教他们如何上网、查询资料和看新闻等。
朱恒恭是广西来的小伙子,在近海镇当了5年村官,每个周末他都骑着小“电驴”奔波于小闸口村、新阳村和向西村之间,乐呵呵地当起校外英语辅导教师。一般上午2个村,下午1个村,学生多则30多个,少则10多个,朱恒恭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朱老师”。
北新镇大学生村官成立了“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开展的“七彩夏日·阳光志愿”、“关爱老人·青年有为”、“快乐寒假·关爱太阳花”等主题活动,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带来知识与快乐,成员由当初的10人发展到目前的21人。
引领示范创业富民路
启东市大学生村官还注重发挥自身专业、信息优势,积极投身创业。本着“做给村民看,领着村民干,带着村民赚”的理念, 示范带动更多村民投身到创业实践中来。
2011年11月,寅阳镇步梯村大学生村官黄胤凯组建了启东首家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惠农蔬果专业合作社,并与其他几家合作社共同组建了启东苏合销售合作联社,“抱团进城、产品直销、服务市民、做响品牌”,在丰富市民“菜篮子”的同时,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目前,不但在市区,还在上海的杨浦区、徐汇区、虹桥区开设了直销店,同时开通电商平台,使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商品与消费者菜篮子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使农民得到实惠,市民得到优惠。
王鲍镇大学生村官张洪雷带领5名村民,在本村流转100亩土地进行淀粉型红薯的种植,当年种植户收入就增加了一倍。为寻求长远发展,张洪雷经过反复考察筛选,决定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带领本地村民发展肉兔养殖。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张洪雷筹到10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现代化肉兔养殖场,与龙头企业签订了长期的肉兔养殖销售协议,引进了规模化肉兔养殖项目。兔场占地面积4000平米,标准化养殖场房1000平米,第一批1000余只商品兔全部售出。
吕四港镇大学生村官王欣投资120余万元,建成两栋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型标准鸡舍,第一批近4万羽肉鸡顺利出栏,存活率达97.8%,销售额达120多万元。目前该养鸡场已吸引本地12人就业,带动20余农户增收致富。“这只是我们的一期工程,部分村民已经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条件成熟时还将实施二三期工程,带领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王欣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