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能有精力帮扶我们村那几个网店了。”“是啊是啊,可以大干一场咯。”顺河街道的大学生村官们兴奋地聚在一起讨论着,畅想着新的考核标准带来工作上的新改变。
全心全力做好宿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一特一店”工作是宿豫区大学生村官进入15年来最核心的工作。从年初开始,顺河街道的村官们就陆续下村开始扶持农村网络创业工作,乘着国家“互联网+”的东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月份到3月份共开设了50多家网店,取得了销售额100多万的好成绩。
成绩是有了,可是矛盾也在工作的进展中不断地显露出来,网店的开设也逐渐遇到了瓶颈。一方面,村官除了帮扶网络创业工作外,还要负责街道和村部的工作,精力被大量分散。另一方面,一个社区(居)的网络创业工作光靠一个村官往往力所不逮,村官要是不在村里,网络创业的工作就会陷入停滞。
为此,村官们集体向街道主要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街道领导经过讨论,于今年4月份推出了新的工作模式和考核机制。在工作模式上,村官全部下村,街道一个不留,采用“1+1+4”模式,及一个大学生村官带一个村部工作人员,帮扶四个有网络创业想法的村民一起开设网店,这样即使村官有事不在村里,也可以保证能有人指导网络创业工作。在考核标准上,顺河街道提出两个“50%”的新标准,及村官们的年终考核分数50%来自网络创业,50%来自在村居日常工作。新的考核标准可以让村官的重心从村部工作转到网络创业上来,更好地完成农村网络创业帮扶。
新的工作模式和考核标准施行后,农村网络创业的成绩有了跨越式的进步。四月份到六月份,新开设了100多家网店,销售类别从农副产品到家具、饰品等应有尽有,销售额近500多万。“四月份到六月份,我帮助我们村老乡开设了10多家网店,其中钻石店、天猫店就有2家,现在一个月每户村民能多增收近一千多,甚至两千多。我现在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多帮扶一些老乡们创收”,顺河街道大学生村官陈晓晓兴奋地说。
在此之外,大学生村官们还积极相应街道的号召,从报纸,网上汲取经验,开拓新的产品,有特色的寻找特色,有产品的挖掘产品,都没有的“无中生有”。参加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