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过教 援过非 江苏扬州村官干得风生水起
2017-02-23 15:34: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许露露 夏胜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杨赋霖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身高不到1米7,第一眼并不会让人印象深刻。可如果你听了他的传奇故事,便会竖起大拇指:这个刚满30岁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赴贵州支教、援非突尼斯、回国考取大学生村官、迎娶突尼斯新娘,最近又作为优秀校友受聘为母校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与表演系“校外辅导员”……他的青春格外精彩璀璨,也给了同龄人很多启迪。
 
为带动村民致富,今年杨赋霖开始创办特种养殖项目。图为他在给贵妃鸡喂食。庄文斌摄
 
  母校以他为荣
  2016年11月19日,在南京体育学院60周年校庆前夕举行的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论坛上,杨赋霖作为五名优秀创业校友代表之一,受聘为母校民族与表演系“校外辅导员”,并在论坛上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他毕业后支教、援非,最后回乡当大学生村官的经历。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赋霖告诉记者:“学弟学妹们对于我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非常关注,向我提问的人也特别多,询问报考的相关政策、在村里的工作情况等等,我也很乐意为大学生村官群体‘代言’。”他鼓励学弟学妹们要勇于下基层、敢于担当,肩负起新农村建设的使命。
  对于杨赋霖来说,这绝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大学毕业近八年,面临三次人生选择,都体现了同样的追求:选择磨砺和奋斗,选择奉献和付出。
  杨赋霖1987年出生于江苏仪征市,9岁开始习武,2005年考上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体育专业。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报名参加中国西部计划志愿者,并如愿以偿,远赴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支教,成为山村里的体育老师;半年后,他又响应团中央号召,报名参加了援非志愿者,成为贵州支援突尼斯6名武术教练之一。2011年援非结束,他作出第三次人生选择——报考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并一直在村服务至今。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体育与表演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吴晓红评价说,杨赋霖人生经历丰富,希望广大在校学生以杨赋霖等几位优秀校友为榜样,胸怀梦想,志存高远,创造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图为杨赋霖在讲授跆拳道。庄文斌摄
 
  村民为他点赞
  2011年8月,杨赋霖如愿成为扬州江都区郭村镇通扬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通扬村是全镇人口最多的村,有5000多村民,同时也是个经济薄弱村,当时村集体年收入不到10万元,村情复杂,村务繁杂。小杨回忆说,尽管刚来的时候村民对他并不认可,但他对村官工作非常热情并乐在其中,“递一根烟、倒一杯茶,或者把村民请到村部坐坐,很快就有说有笑了。”就这样,通扬村村民很快就和他熟悉起来。自打入村后,村里河道清淤、秸秆禁烧等棘手的工作他都冲在前面,在全镇考核验收中多次名列前茅,村民看在眼里,对他赞不绝口。
  尤其让村民们感动的是,入村几个月时候杨赋霖因身体不好,需要做手术。他向村里请假后,大家都以为他会回仪征老家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却选择就近在江都做手术,请妈妈过来照顾他。
  在村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农村儿童的假期生活非常单调,不少家长都想给孩子报兴趣班,但苦于农村没有像样的培训机构,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大老远的江都城区甚至泰州市区培训。为此,他计划在村里开一家跆拳道馆。起初没有场地,他就租借村里幼儿园;缺资金,他去区村官办寻求创业扶持。2013年7月,杨赋霖的跆拳道馆正式成立,并在镇上打出了名气。经过几年的打拼,当年小小的跆拳道馆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跆拳道、街舞、拉丁舞及暑期文化课培训的综合性培训机构,培训点分布四个乡镇,至今已培训学员800多人次。
  “我创业目的就是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把优秀的老师请到农村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杨赋霖说,他坚持为留守儿童提供成本价的服务,家境特别困难的免费培训,由此赢得了村民们的“点赞”。学员严语涵的妈妈说:“我们在外打工,总担心孩子放假无事可做,小杨的培训班就在家门口,质量高收费低,既省事又放心。”2014年,他的创业项目被省人社厅评为“2014年度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
 
 
杨赋霖、何爱伦和他们的爱情结晶,幸福的一家三口。庄文斌摄
  妻子为他骄傲
  杨赋霖的外籍妻子何爱伦,曾经上过湖南卫视的汉语桥节目,名气比他还要大。两个人的爱情缘起小杨在突尼斯教授武术之时。为了这份相隔万里的爱情,何爱伦2013年通过申请,成为了扬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的一名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阿拉伯语。
  “她的家在突尼斯首都郊区,家境很好,她家人一开始并不看好我们的恋情,对我的工作也不理解。他们的国家没有村官这个概念,我太太就跟他们解释我是在农业部门工作的,到现在他们也是这么认为的。”杨赋霖笑着说,对于爱人的善解人意充满感激。
  2014年9月20日,在美丽的瘦西湖畔,他们举行了一场浪漫的婚礼,当地媒体曾以《扬州功夫小子迎娶突尼斯女孩》给予大篇幅报道。三年的婚姻生活,何爱伦是怎么评价自己的丈夫——这个中国的小村官呢?
  “中国特有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给了赋霖许多磨练,和别的国家一样,农村相对于城市都是艰苦的,但赋霖敢于挑战,勇于担当,相信他一定会有一番作为。”何爱伦骄傲地告诉记者。
  来到中国后,何爱伦几乎每周都会抽空去村里陪杨赋霖值班,特别是在春季植树、秸秆禁烧等特别忙的时候,杨赋霖回不了家,她便去陪他。这么一张美丽的洋面孔出现在田间地头,开始总是引起村民的围观,后来她去得多了,村里人对她熟悉了,便开始热情地留他们俩吃饭。对此,何爱伦说:“村民的热情令我很感动,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对赋霖的感情。我想和赋霖一起坚守这块土地,坚守我们的爱情。”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