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做了40盏,预计月底能完成订单。”近日,在位于江苏东海县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连云港希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中刚手捧一盏“金光灿烂”的水晶台灯时,谦和地说。
在企业生产车间内,数十名工人正忙碌地将一粒粒“小不点”晶石,按照设计图纸,通过焊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这都是水晶‘下脚料’做成的,通过技术重组做出的水晶吊灯,不仅可以将原材料提升到100倍的价格,而且还销售到国外。”
水晶是东海的代名词,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东海已拥有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形成了年产3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规模,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企业大多数都无法再利用,通常都以1000元左右每吨的低价贱卖了,令人咋舌。”2012年8月,赵中刚以江苏省选第六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走进了“水晶之乡”曲阳乡,任前张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在村水晶加工企业内,他觉得这些“下脚料”浪费很可惜。
能否独辟蹊径,专门利用“下脚料”研发产品?三年后,赵中刚通过对水晶产业的了解,又走进曲阳乡“水晶村”——尹官庄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同时,他也把当初的“设想”转向了“实战”,运用科技手段,将水晶“下脚料”做成了水晶枕、水晶床垫,很快就受到了当地市场的青睐。“产品好是好,但是本地市场需求量很小。”为寻找更多的客户,赵中刚带着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远到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寻找客户。2015年10月,赵中刚从一客户口中得知广州正在举行第11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且有家居用品展出。
“我想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几个大客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赵中刚怀揣了4千元,手领着装满产品的包,坐上了南下的列车。“我的产品被温州一家客户看好,并下了200套订单。”谈起这次收获,赵中刚满脸欣慰地说。收获还不至这些,在交易会上,赵中刚看到一款美国Tiffany设计出来的玻璃吊灯非常漂亮,而且销售火爆。“玻璃制作出来的灯具是外在美,如果用晶莹剔透的水晶‘下脚料’做,那一定是由内而外的美丽。”在赵中刚的心里,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有想法就要去实现。2016年4月,赵中刚在完成交易会带来的订单后,便自己设计了一套用水晶“下脚料”制作吊灯的构图。因当地没有生产台灯加工企业,赵中刚又怀揣10000元,带上灯具图纸,拎上20公斤水晶“下脚料”远赴广州、湖北等地,寻找不同加工工艺的灯具企业制作。“在外呆了一个多月,找了4家企业,分别制作了一盏水晶吊灯。”带回“私人订制”的产品后,赵中刚心里美滋滋的,为“摸”一下市场的反映,他便把产品放在水晶市场自己的柜台内。“没想到,一盏标价1500元,竟然有很多客户相中。”赵中刚说,“看来水晶灯有戏了。”
可是,在柜台展出的时候,由于水晶灯受到灯光照射产生热量,时间久了,用胶粘在一起的水晶碎石产生了脱落。“这肯定不行,必须攻破这一技术软肋。”为寻找这一破解的方法,赵中刚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联系多家加工企业寻求技术帮助。前前后后折腾了近3个月,用了数十种粘接材料,通过多次实验,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难道水晶碎石就不能制作水晶吊灯吗?”“难道就找不到一种技术能保证晶石不脱落吗?”满怀憧憬的赵中刚,此时,心情已经跌倒谷底。
“你不妨去德国慕尼黑看看,那里纯手工粘贴技术比较成熟,技艺也不错。”一位客户给赵中刚献策。
“有鱼没鱼就去撒一网。”对于客户的意见,赵中刚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当年11月,赵中刚再次怀揣着3万元,带上原先制作的4盏水晶灯和20公斤水晶碎石,跨出国门,单身前往德国慕尼黑展会中心寻找“药方”。
“那里的展出手工艺品非常多,做工也很精致,吸引了世界诸多国家客商。”处于惊讶中的赵中刚,用自己不太流利的英语,再混搭一些手势,第二天便找到当地一家知名的手工艺品制作企业。“通过交流,他们告诉我用焊接的方式,可以永久固定晶石之间不脱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得到这一“良方”后赵中刚欣喜若狂,也“大方”地拿出10斤水晶碎石送给对方,作为酬谢。
回国之后,赵中刚对照“药方”,购买一些机械设备和材料,一头扎进生产车间,自己动起手来,亲自进行焊接。“这个方法真管用。”通过实验,赵中刚的心情最终也由阴变晴。
“今年春节,澳大利亚一个客户看中了我的水晶吊灯,通过考察,当场就下了100盏3000美元的订单。”谈起现在还在赶制这批产品,赵中刚笑呵呵地说,“水晶资源不仅有限,而且也很珍贵。我就想把无人问津的水晶‘下脚料’变成了‘香饽饽’。”
是的,通过努力,赵中刚做到了。目前,他用水晶“下脚料”相继开发研制出水晶吊灯、台灯、壁灯等数十个系列,120多个品种,在国内拥有26家代理商,成功接到俄罗斯、德国、越南等国外订单12个,总价突破10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