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海县滨淮镇,提起大学生村官沈望养羊带领低收入农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知情的干群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好样的。沈望,一个89年出生的小伙子,为了实现创业富民梦想,毅然放弃外企高薪,回乡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几年时间,他发展壮大黑山羊养殖基地,成功注册绿色羊肉商标,先后带动260多户农户养羊致富,使所在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黑山羊养殖村。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优秀大学生村官矢志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良好风貌和精神追求。近日,他被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联合表彰为“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
心系家乡建设,大学生当上小村官
1989年,沈望出生在滨海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一心想着家里能出个大学生的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沈望也很争气,2008年顺利考入盐城师范学院。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曾多次获得奖学金,他父母希望他毕业以后找一个比较稳定的教师工作岗位。时值2012年江苏省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沈望报名参加了考录,在亲朋好友的反对声中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滨淮镇梁港村担任主任助理。
从学校到社会,从大学生到小村官,一开始,沈望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有些无所适从,村里群众听说来了个“大学生村官”,纷纷说又是下来镀金的。面对环境的落差、群众的怀疑,他积极调整好心态,努力转变角色,坚持从小事做起,打扫卫生、烧茶倒水、整理文件,并积极走访村里的困难户、五保户、老党员、老干部等,了解村情民意,融入农村、融入群众。他还时常激励自己,既然组织上选择自己当村官,就必须在村官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在镇、村挂钩领导的鼓励和帮助下,他逐步熟悉并适应了村里的工作,走出了迷惘。
在采访中,沈望说道:“既然选择了村官,就必须在村官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在工作中,他始终将群众需求摆在第一位,大力兴办惠民实事,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很快,他从群众眼里下来镀金的“大学生村官”,变成了群众嘴中亲切的“小沈书记”。一人一策,帮扶困难群众。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对村里的178户低收入农户、90户低保户、10户五保户等逐户走访调研,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确保帮扶取得实效。深入群众,为民解难谋利。坚持践行群众路线,主动承担村民事务代办工作,积极帮助群众做好危房改造手续办理、养老保险缴纳、养老金申领等日常工作,累计帮扶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300余人次,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多起。兴办实事,焕新农村面貌。积极参与村建规划、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改造等工作,通过向上争取、老板捐资、村民集资等渠道筹集资金500多万元,累计修建村级水泥路28.9公里、电站12座、垃圾池35座,疏浚河道52公里;帮助村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申请三台旋耕机,方便群众农业生产,优化群众生活环境。
每当提起当初的选择,沈望总是特别自豪。他说,自己本来就是一名农家子弟,自己的根在农村,回家乡干事创业既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又可以回报家乡父老,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怀揣创业梦想,落后村走出致富路
梁港村地处滨淮镇西北角,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山芋等传统作物,没有区位优势,没有特色产业,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种几亩地,养几只鸡……解决温饱不成问题,但要过上好日子还远远不够。
让村民富起来,让家乡美起来,这是沈望的梦想和工作目标。他一有空闲时间就走进农户家和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试着寻找梁港村落后的根源。他发现,村民发展经济和创业致富的愿望还是十分强烈的,但由于资金困扰、害怕失败等因素,他们在发展项目上总是存在畏难心理,不敢尝试。沈望这才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发展致富项目,责无旁贷。
2012年国庆节,沈望和自己同一批的大学生村官徐华益一起,到建湖县荷风养殖合作社考察山羊养殖项目。荷风养殖合作社规模化养殖的成功经验,坚定了他们发展养羊的信心。回来后,他买来相关书籍,积极钻研山羊养殖技术,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到村远教站点收看山羊养殖方面的课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2013年3月,沈望经过前期充分的市场调研,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说干就干。通过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先后投资80多万元,敲定养羊场地、设计养羊场房、购买机械加工设备,建成2000多平方的标准化山羊养殖厂房,创办起大地黑山羊养殖基地。他又前往四川等地考察,引进优质种羊,聘请镇兽医站技术员搞防疫,并且给羊买了保险。功夫不负有心人,养殖场很快就步入正轨,实现盈利。目前,基地存栏母羊200多只、育肥羊600多只,年出栏育肥羊500多只,年实现净利润20多万元。沈望“小羊倌”的称号也在村民中传了开来。
不忘创业初心,带头富不忘带民富
初尝创业成果后,沈望没有忘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初衷,2014年5月,他注册成立了“滨海大地山羊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统一提供育肥羊、饲料和技术支持,带动周边的梁港、建西、双舍等村260多户农户发展山羊养殖业,其中低收入农户180多户。截止目前,合作社常年存栏山羊4000头左右,年出栏近3000头,每年实现净利润140多万元。
2015年8月,在省委驻滨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扶持下,合作社实施了扶贫惠农工程,前期免费为低收入农户提供2只良种山羊羊苗,中期无偿提供配种服务、技术指导等,后期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进行保底回购,再行结算前期垫付的成本资金。该项工程实施以来,合作社累计向低收入农户发放种羊、育肥羊400余只,回购育肥羊560多只,惠及低收入农户200多人次。2016年11月,合作社和“省定经济薄弱村”梁港村签订帮扶协议,由省委驻滨扶贫工作队注入部分资金,新建一栋500平米的标准羊舍,扩大养殖规模,每年给村集体分红10万元,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做长产业链条,信息化助推品牌化
2015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沈望先后投资建设了屠宰加工厂、冷库、青贮饲料加工基地,购买了一整套屠宰、保鲜、加工等设备;合作社积极打造自有羊肉品牌,成功申请注册了“水木巷”羊肉商标,顺利通过地公害产品认证,自主设计了包装盒和logo。合作社与滨海县超市、宾馆、酒店和上海铁路局新长工务段等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实现订单销售,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市场形态,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沈望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利用兼职村远教站点管理员的优势,积极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开设淘宝店、微店等网络销售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目前,沈望的电商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网络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产品利润,还能使产品突破区域限制,销往全国各地。
初步的成功,没有让沈望止步。“传统的养殖业没有品牌和渠道,收益会越来越低,我要建成集绿色生态黑山羊养殖、特色蔬菜种植及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家庭农场,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首先是扩大养殖规模,实施‘合作社+农户’的万头山羊养殖规模,进一步打造山羊产业链和品牌。挖掘中外历史文化中有关‘羊’的典故、小故事,筹建‘羊’文化主题休闲农业园。”沈望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任职以来,沈望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挫折的苦涩,正是村民的认可和支持,让他一路坚持下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他也先后获得盐城市“优秀大学生村官”、滨海县“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采访结束时,沈望充满自信地告诉笔者,他一定会在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班人,致富一村人,辐射十乡八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