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进乡镇领导班子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岗位上、能力上不适应新角色的问题,近年来,灌南县通过引路子、压担子、打底子,力促他们尽快融入角色、提高本领、发挥作用。
引好路子,缩短“思想适应期”。建立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与新进班子大学生村官每季度谈心谈话制度,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认识新形势,分析新环境,引导他们解除心理负担,理清工作思路。实行“1+1”结对帮带,以乡镇党委为帮带责任主体,安排经验丰富的“老乡镇”与之结成跟学对子,手把手指导,面对面帮带,促其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岗位。县委组织部结合干部考察责任区制度,利用走访调研、干部考察等契机,动态掌握思想状况和履职情况。
压实担子,缩短“岗位适应期”。针对新进班子大学生村官个体差异,合理定位、因才定岗,安排分工项目推进、脱贫攻坚等重难点工作,切实通过压担子推动增本领。排定重点任务清单,联系服务一个重点项目,落实挂钩1-2个行政村、帮扶6户低收入农户等指标,并进行跟踪问效,促其一线作为,服务群众。实行三套班会议例行“考评”制度,新进班子大学生村官汇报工作成绩、困惑不足,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更点出改进不足的方向与措施。
打厚底子,缩短“能力适应期”。开展培训需求摸底,定制“适岗个性菜单”,举办8期专题培训班,邀请20名专家和业务能手授课辅导,组织到创业富民典型华西村等6个现场观摩学习,开拓思路眼界。结合强县富民、“热爱灌南、奉献家乡”主题行动、“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等重点工作,针对性地安排“跟班学习”、挂职锻炼,提升活动组织、综合协调等方面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参与环境整治、群众信访等复杂问题的处理,让新进班子大学生村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工作经验,在一线实战中补齐能力“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