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会昌县积极作为,创新举措,“四管齐下”推进大学生村官管理,努力让大学生村官在精准扶贫主战场上建功立业,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在村在岗发挥作用。
一是压担子给平台,加快大学生村官锻炼成长。积极推进多岗磨炼,对行政村缺配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的,安排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放手让大学生村官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与其他“两委”干部一样给任务定目标。建立大学生村官联系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对大学生村官所任职村成立了合作社的,原则上与本村合作社联系对接,所任职村没有成立合作社的,由乡镇党委安排在临近村合作社联系对接。目前全县共有76名在岗在职大学生村官安排帮扶合作社76家。
二是严管理强保障,推进大学生村官政策待遇落实。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通知》,严格借用、跟班、请假制度,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锻炼岗位主要在村,不得长期在乡(镇)工作。切实执行请销假规定,请假3天以内,要向乡(镇)党委报告;请假3天以上,要向县委组织部报告。从2016年1月起,按规定为全部在岗在职大学生村官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其中单位缴纳部分,由所在乡(镇)缴纳,个人缴纳部分从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中代扣代缴。
三是重培训促交流,增强大学生村官凝聚力。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县委干部培训计划,突出政策法规、党建工作、农村实用技术、村务管理和农村工作方法,每年在县委党校举办一期大学生村官培训班,邀请县农粮局、县扶贫和移民办等部门同志授课,参训情况记入个人档案。健全学习交流平台,县级建立“会昌县在岗在职大学生村官交流群”、“会昌县大学生村官管理群”。分片选出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2—3名,担任联络员,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今年以来,举办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讨论会、交流会6场次。
四是强考核重评比,激励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建立“十个一”工作制度,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围绕“走访一遍全村农户、帮扶一批困难群众、整理一套涉农政策、完善一套村情档案、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提出一条发展建议、学习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农民合作社、每季报送一份工作情况汇报、每季撰写一篇读书心得”等“十个一”,了解熟悉农村工作,纪实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开展评比,考核结果与续聘、奖惩、培养、使用挂钩。今年“七一”期间,评选表彰3名“全县优秀大学生村官”,对优秀村官,优先推荐参加各类培训,优先推荐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优先推荐提名作为村“两委”正职人选,形成“干得好才能发展得好”的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