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市大学生村官黄玲:治好了贫困户的“心病”
2018-03-15 15:39: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周妍 章欢欢 胡彩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江西丰城市洛市镇东安村是省级贫困村。村主任助理黄玲去年入职,干得最多的事就是扶贫,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贫困户。

  落实扶贫政策的同时,还要注重给贫困户正向思想引导和情感慰藉——这是黄玲扶贫一年多来的体会。

 

 

  正向引导,困难户有了笑容

  胡大爷夫妻俩吃低保,其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干部为胡家申请了房屋改造、减免其孙子的学费之后,胡大爷还是逢人就皱眉头:“儿子在外打工苦,工资不高,儿媳残疾无法自理,孙子还在读书……”总之,这也不好,那也不满意,黄玲纳闷:胡大爷能享受的政策我们全部办妥了,怎么就落不到他一句好话呢?

  黄玲意识到,长期处于困境的村民有自卑、绝望的思维惯性,尽管物质生活上有了一定改善,但他们对生活依然信心不足、对现状不满。脱贫不是一蹴而就的,扶贫干部和贫困户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此,消除贫困户精神上的无望、恐惧,传递正能量,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是扶贫干部不可忽视的功课。

  以往的走访,填个表、送个福利就匆匆离去了。后来,黄玲试着多花一点时间和胡大爷拉拉家常,耐心听他吐吐苦水,给予他情感宣泄的出口。一来二去,黄玲就和胡大爷熟络了,便顺势引导:“胡大爷,你看房屋改造后住得舒服多了吧。”“您儿子在外打工,日积月累,慢慢就能攒到钱了。”“到了年底,合作社的分红就会到你手上了。”尽管是简单的几句话,但长期的正面心理暗示作用还真不小,胡大爷絮絮叨叨的抱怨少了,脸上也逐渐有了光采,还会笑着应和:“是的是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黄玲(右)在帮吴棋香整理低保资料

 

  医了心病,低保户判若两人

  低保户吴棋香是个勤快人,靠做小工、卖油茶能获得一笔收入。但当黄玲和村干部上门摸底的时候,吴棋香斩钉截铁回复:“我只有低保金,没有其他收入。”待其他村民跳出来戳破她的谎言时,吴棋香又像祥林嫂一样重复她的遭遇:“丈夫去世得早,我一个女人养家很吃力,儿子18岁了,将来要建房子结婚,你们要帮帮我呀……”

  黄玲明白了。吴棋香是家里的顶梁柱,但身为女人,没有依靠,她的精神压力特别大,再者她害怕透露了家底,有的好政策就享受不到了,所以对村干部总是报忧不报喜。

  黄玲把吴棋香享受到的政策一一解释给她听,不能享受的政策也认真解释为什么。“大伙儿眼睛都看着呢,真贫困我们绝不会漏,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也绝不能纵容。您儿子都成年了,建婚房这事儿还是要靠自己,我们村里可以帮着联系工作。”

  听了黄玲的劝导,吴棋香也自觉理亏,但又愁眉苦脸地提起另一茬心事:“我胃老是不舒服,干活提不起劲,家里没个帮衬的,哎……”吴棋香本是发发牢骚,没想到村干部一口答应她,要带她去体检,更没想到过了几天,黄玲、村主任和妇女主任三个人真的来接她上医院。那天,病痛的困扰好像消失了,吴棋香高高兴兴地上了车。费了一个上午做完检查,医生告诉吴棋香健康得很。回村的路上,村干部又对着体检报告向她解释各项指标,安慰她:“你身体没毛病,好好生活,努力工作,一家子都需要你呢!”

  “我以为你们是敷衍我的,没想到真的带我来体检了,麻烦你们了。”自那以后吴棋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头很足,再也不说有胃痛的毛病了,对待村干部也温柔客气了许多。

  其实,吴棋香的胃病就是个心病。一个苦苦持家的女人,终于在村干部的真诚关怀中获得了情感的慰藉,转而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最近一次走访,黄玲一进门就听见吴棋香招呼:“小黄,快来看看我新下窖的生姜。”卖生姜,收木材,吴棋香没有诉苦的时间,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增收上。一转头,发现屋里还堆了几担新收的油茶,黄玲毛估估,光这批油茶就能卖上1万元呢。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