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大学生村官吹响抗旱“集结号”
2015-08-07 09:18: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赵艺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抗旱队员自己动手做饭。

抗旱队员连夜维修设备。

抗旱队员发动水泵。

  “终于下雨了!”欢呼声响彻整个庄稼地。7月29日,一场久违的大雨落在辽宁省锦州市这片干涸不堪的土地上。

  今年6月下旬以来,由于缺少有效降雨并伴随持续高温,锦州凌海、北镇、义县等地旱情告急。7月15日,锦州大学生村官联合会得知义县受灾严重,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发布“抗旱救灾倡议书”和“召集令”,来自全市9个县(市)区的数十名村官以志愿者身份奔赴灾区,成立了锦州市大学生村官抗旱突击队。

  抗旱突击队带着8台水泵,来到义县七里河镇谈家沟村开展救灾。该村9000亩耕地受灾,大部分农作物绝收。突击队的村官们入住农家院,自己搭设帐篷,自己负责一日三餐,众志成城降旱魔。

  苦:飞蛾落在脸上懒得扇

  “五点半起床;五点半至六点整理内务;六点至七点下地干活;七点至八点早餐和早会;八点至十一点半下地干活……”这是“锦州市大学生村官抗旱突击队”的作息时间表。

  由于天气太热,他们起早贪晚,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30多人挤在民居和帐篷里,闷热难耐自不必说,而不能洗澡确实难坏了这群“城里娃”。他们花30多块钱从镇上买回来的简易热水袋,成了小伙子们的冲凉神器。夜深人静之时,安排个“放哨”的战友,靠着白天吸收的热量,小伙子们站在喷头下,尽情享受着凉爽与酣畅。为了节约用水,即使是冲凉,也严格控制人数,实行“轮班制”,每三天轮一个班,三天之后可以回家换洗。有人打趣道:“身上粘的可以粘苍蝇了。”

  蚊虫和苍蝇也是对他们的一大考验。为了保证厨房的卫生,他们封锁了大门,以绕行的方式,减少苍蝇的进入。男孩们睡在帐篷里,有时半夜惊醒,觉得耳朵翻江倒海,侧身一倒,发现是小虫子爬了进去。到了后来,飞蛾落在脸上都懒得扇走。

  辣:冒着酷暑钻进苞米地

  灾区的太阳是火辣辣地晒,村官们身上的伤也是火辣辣地疼。

  抗旱前期,他们主要利用水坑水塘里的余水进行灌溉,由于村官们没有使用过柴油机、水泵等机械,他们就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向老乡学习操作方法。一次不行两次,一个学会教会下一个。

  30多度的高温,钻进苞米地里,就是什么也不做也会大汗淋漓,村官们把水泵连接上后,和老农一起抱着水管就往玉米地里钻,玉米叶子刺在胳膊上,留下一道道划痕,开始他们还抬起胳膊看一看,两天过后,也就习以为常了。

  “庄稼旱死,是一年的绝收,而果树一旦死亡,其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得知下李恒沟屯村民吴大爷家的果树急需浇灌,突击队决定派两个组为果树浇水。他们调来三台水泵,串联在一起,接力从山坡下的二号水坑抽水。10多个村官各自分工明确,有的引水、有的传送水管、有的挖坑、有的在果园浇树,干得热火朝天。吴大妈看着孩子们心疼,特地买来一箱冰棍送到山上给他们解渴,并连声道谢:“要不是你们来帮忙,我们家可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吴大爷说:“老太太晚上觉都睡不好,一想起挂果的梨树可能被旱死,就抹眼泪。”看到眼前一棵棵喝饱水的果树,大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村官们摸摸手上磨出来的水泡,感觉一切都值了。

  酸:满腔热情遭质疑

  外界对抗旱救灾工作的质疑和不解,让村官们感到心酸。

  “这帮人是政府派来的,只会给当官的亲属浇地。”“这帮孩子会干什么?是来做做样子的吧。”就连个别村两委委员也颇有微辞:“你们是不是利用谈家沟作秀?”刚到村时,一盆盆凉水纷纷浇向这群满怀信心的年轻村官。要不要干下去?有人萌生退意。突击队队长的一番话提振了大家的信心,“撤退后固然不用起早贪黑铺设管线,不用坐在水坑边的石头上啃面包,身上不会有玉米叶划出的道道伤口,更不会再有昆虫蜇出的脓包,但那样损害的是村官形象!村民的误解要靠我们的行动去化解。”

  7月22日晚上10点,突击队召开会议,强调在保持抗旱进度的同时注意工作细节:救灾的重点放在水源地附近的一等地、二等地以及一部分口粮田;灌溉的庄稼尽量选择已经结棒,最有希望救活的;多与没浇上地的农户沟通,寻求理解和支持;节省水源尽力多浇一亩地,节约开销尽量少花一分钱……抗旱结束后,村民们对突击队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村官们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满意指数。

  甜:抗旱一线度蜜月

  随着一场大雨的降临,锦州市大学生村官们的抗旱救灾工作接近尾声。截至7月27日12时,突击队共浇灌耕地82.5亩、果树190余棵。当村官听到老乡们笑着说“这些孩子真不错”时,那一刻的感动与自豪让所有人陶醉。

  在突击队员中,有一对特殊的村官志愿者,他们刚刚结婚就来到抗旱救灾一线,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度过了一个特殊的蜜月。小俩口感慨地说,大家聚在一起,虽是粗茶淡饭,但却无比可口。每天下地,和老农聊天,蓦然发现,他们才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肯定才是最高的荣誉。

  抗旱结束时,一位村官赋诗一首,表达了他们的共同心声:心怀壮志踏征途,满腹才情待日出/莫论乡村多少苦,田间问政访鸿儒/投身社会大熔炉,化茧成蝶势破竹/携手幼苗共雨雪,赢得百姓著诗书。

  大学生村官来到抗旱一线浇灌的不仅是农田,更是他们成长的沃土。每一次历练都是他们茁壮成长的养料,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砥砺青春,放飞梦想。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