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孩子们在边舞边学唱民歌。
“弯哩河呃顺里河呃,弯河顺河嘛永宁河,沿河一带嘛有呃爬海,一个爬海嘛硬壳壳……”1月30日下午,随着伴奏音乐的响起,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天堂村“留守儿童之家”,6名留守儿童在大学生村官谭清霞的带领下,又唱起了纳溪民歌——《爬海歌》。而自1月16日寒假开始以来,每天下午,孩子们都要在这里学唱纳溪民歌。
地处大山深处的大渡口镇天堂村,许多留守儿童家庭因父母在外打工,只能由爷爷奶奶看管。村里由于距离城市远,每年放假后,除了少量寒假作业,大多无所事事,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如何让天堂村的孩子们过一个快乐寒假,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天堂村大学生村官谭清霞在寒假到来之前就在思索。从2015年7月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天堂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的谭清霞,通过在村里几个月的工作让她看到,近些年村民的日子红火了,但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却在慢慢消失,尤其是《那溪那山》、《撵野猫》等脍炙人口的纳溪民歌虽然在全国获唱且入列“非遗”,但这里的孩子们都不会唱,也不了解。
于是,在寒假开始前夕,谭清霞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寒假,她就搜集数首纳溪民歌和MV视频,早早动员家长放假后将孩子们交给她,由她辅导孩子们的学习,教他们唱歌跳舞。
1月16日,纳溪区寒假开始后,谭清霞在村里“留守儿童之家”的小课堂也如期开班。虽然只来了6名学生,但谭清霞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两个半小时的课程,她都作了精心安排。上午文化课,下午民歌舞蹈课。笔者注意到,谭清霞教孩子们的民歌,全是纳溪本土原创民歌。谭清霞告诉笔者,纳溪是“民歌之乡”,号子、山歌、情歌、小调、灯歌和儿歌等,凡现代人总结出的民歌种类,在纳溪都是应有尽有,是永宁河畔的纳溪人民对劳作中、生活中的苦与乐进行吟唱,而且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谭清霞教唱的这些纳溪民歌孩子们平时接触较少,让他们都倍感新鲜,学起来也十分认真。为了让孩子们学起来更通俗更易领会,谭清霞她还按照民歌MV视频教孩子们随歌跳起了舞蹈,让孩子们一个个都乐不可支。而在这欢快的歌舞中,孩子们不仅会唱纳溪民歌,纳溪的灵山秀水也在孩子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激发孩子们热爱纳溪、热爱家乡的情感。
“虽然时间还仅有半个月,但孩子们已经熟练演唱《爬海歌》、《这山没有那山高》、《撵野猫》、“《普照山上找太阳》、《太阳出来红艳艳》等几首民歌了。”谭清霞欣喜地告诉笔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