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六个大学生村官的普法实验
2015-03-27 15:45:00  来源:东营网  作者:张小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3月19日上午最后一课,山东东营区龙居镇中学六年级三班,全班60位孩子的在听一堂主题为“预防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法制教育课。从教室后窗看过去,没有人做小动作。上午11点40分,下课铃的声音传来,台下这群13岁的孩子送上掌声。主讲人——大学生村官侯田田深呼一口气,走出教室后告诉记者,普法“第一枪”看来反响不错。

  侯田田所说的“他们”,其实是一个组织——大学生村官普法联盟。由来自东营区以及利津、广饶两县的6名大学生村官组成,成员均有985或211高校法律专业硕士背景。  

  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促成普法联盟

  成立大学生村官普法联盟的想法,来源于侯田田。为什么要成立这个组织?已经有不下一百人问过这个问题。侯田田说原因有很多。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她说,这是成立普法联盟的时代背景。

  第二个原因,是自己山东大学法硕研究生的专业背景。不过,这并不足以决定普法联盟的成立。

  2014年4月29日,在距侯田田上班地点只有8公里的史口镇寨王村,农妇马某因种植罂粟4400颗,被警方逮捕,后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罚款5000元。受审时,该农妇称种植罂粟并非贩卖,应判无罪。

  “1840年林则徐就开始禁鸦片。我们受尽了鸦片的苦。现在咱们法律对种植罂粟是零容忍,国家也一直在开展禁毒宣传。”这位农妇身上表现出的法律意识淡薄,让侯田田直呼不可思议。

  春节前,龙居镇银王村王姓青年为讨还欠款而对他人实施非法拘禁而入狱。而该村书记助理就是侯田田。这件事不仅让她觉得颜面无光,更让她心生强烈触动。上述两件事促成其要对农民进行普法。 

  从2013年起,东营开始招考大学生村官。2014年,有65人被录取。侯田田是其中一员。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侯田田想到了她的“同行”。今年2月28日晚,侯田田拨通了刘菲、刘倩霞、薄龙、鲍腾飞、董建敏等五人的电话,将成立大学生村官普法联盟的想法告诉了他们。

  刘倩霞和薄龙在东营区的牛庄镇和胜园街道工作;刘菲、董建敏则分别是利津和广饶的大学生村官。虽然不在同一工作地点,但却一拍即合。答应的如此痛快是因为”感同身受”,因为都意识到农民法律意识普遍不足。

  让农民知晓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同时避免犯罪,是六人普法的共同初衷。不过,在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北于村任村主任助理的刘菲有一个小想法,就是通过普法让农民真正认识法律。最近一段时间,她的村子正在发放土地占用补贴。一些农户的女儿已经出嫁,并迁走户口,却仍要求村两委为他们的女儿发放补贴。“这明显不合法,然而他们打的却是法律的旗号”

  目前,整个联盟只有6个人。但作为负责人,侯田田非常勤慎。亲自联系本地音乐人谱曲、填词。“懂法并守法,与违法斗争。用法律守护,咱美丽东营。”歌词道尽了这个联盟的愿景。  

  调查问卷的结果不一定是真实的

  在联盟成员们看来,他们的“第一枪”是普法进校园。浏览他们的履历发现,6人都有到校园普法的经历。其中,去年10月,主修刑法的鲍腾飞前往大码头中学为600名中学生讲过法制课。在课上,她将刑法比喻为“红太狼的平底锅”,告诫早熟的学生切勿触碰刑法。

  不过,梳理她们的时间轴发现,真正的“第一枪”是制作并分发农民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这项工作在3月上旬完成。问卷由侯田田制作,共设计了19个选择题,1个问答题——请写出您知道的我国重要的法律。制作完成后,侯田田通过QQ离线发给了她的小伙伴。

  鲍腾飞研究生期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师从央视《新闻1+1》的常客——曲新久教授。目前就任广饶县陈官镇高店村书记助理,自诩为“师门里唯一流落在乡村的女硕士”。收到离线文件后,鲍腾飞觉得调查问卷存在问题。比如,第15题——某人因对方欠债不还而抢占对方家的黄牛,并宣称以此抵债。选项有四个——合法、不合法、有道理但不合适、不清楚。“这样的问题诱导性太强,村民只要读懂就都知道如何回答。”

  不过,鲍腾飞依旧将这份问卷发放给了100多位农民。原因是,这不是司法考试试题。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村民会反感。“到时候你会发现连个配合调查的人都没有。”

  配合侯田田进行问卷调查的人有很多。3月8日上午,杨集村赵让林大爷家里挤满了填写问卷的大爷大妈。记者注意到,70岁的刘文海进来领了问卷后,发现屋里满满当当没有地方填表,索性转身趴在门上的玻璃上填了起来。

  其他五位成员的问卷发放之路倒是坎坷不少:农户根本不接收调查问卷。理由很简单——形式主义、与生活不相关。董建敏说,良苦用心却没被认可,感觉很心凉。

  “现在农村最热心法律的是哪些人?答案是上访户。因为他要从法律上为自己的诉求论证。”性格直爽的鲍腾飞如是说。

  不过,经过一番努力,还是有近80个农村的600份有效问卷被回收。侯田田据此做了一个统计分析。从19个选择题的分析结果看,农民的法律意识很高。然而在第20题的回答中,只有有20%左右的问卷写了三种以上的法律,有50%多的问卷没有回答这一题,30%左右的问卷仅写了1-3种法律。“农民掌握法律法规的数量明显不足。”

  拿到统计分析后,刘菲认为数据并不能反映现实。一位村民曾指着问卷说,亲戚有犯罪嫌疑,在填你们问卷时我会选劝他自首,但在现实中做不到——“可能会把他藏起来吧!”。

  要让农民感受到法律的温情

  统计结果虽然具有一定欺骗性,但走村入户的过程却让她们倒是掌握了不少真情况。

  刘菲说,在不少农民看来,法律是一个冷冰冰的角色,在人情与道德维系社会关系的农村,法律有点多余。她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她所在的北于村里,刘叔借了邻居王大娘1000元。当时,王大娘认为签欠条有伤邻居面子,就没多此一举。但由于孩子上学需要多次催债后,刘叔竟然以没有欠条为由拒绝还钱。 

  “法律是有点冷冰冰,但关键时刻能保障自身利益,面子倒是次要的。”鲍腾飞表示,在乡镇企业募股活跃、土地流转盛行,农民工外出打工日益增多的农村,农民应该学习法律保护自身经济利益。

  3月25日中午,联盟负责人侯田田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得到了龙居镇司法所的资金支持。这笔钱可以让联盟有自己的专用宣传横幅和绶带。今后的首要工作是让尽可能多的农民感受的法律是温暖的。下周,鲍腾飞将要向镇领导汇报“依法治国与乡镇治理”的关系问题。“前提要让更多农民懂得法律。”她提前述说了自己的观点。

  3月是普法宣传月,市司法局与各级司法所开展了多场司法宣传。“与专业机构相比,我们村官的身份看起来权威性不够。”侯田田说,这也是优势。通过发放种粮补贴、入新农合保险、妇女体检等工作,以及入户走访,村官能与农民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关系熟络了,普法宣传也好搞了。”

  普法从娃娃抓起,他们清楚,相比于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终极目标,这只是遵循了简单的先易后难原则。3月19日,中午12点,六人站在龙居中学“希望之星”雕塑前,拍下一张合影照勉励大家继续努力。

  联盟的运作模式为个人抛出论题,然后小组讨论落实。“现在农村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越来越多。联盟今后应该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流落在乡村的女硕士”鲍腾飞站在“希望之星”旁边建议道。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