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大学生村官鲍腾飞在集市上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 侯田田供图
3月19日上午11点,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中学六(三)班,全班60位孩子正在认真聆听一堂主题为“远离违法犯罪”的法制教育课。11点40分,下课的铃声传来,台下的孩子送上阵阵掌声。主讲人、大学生村官侯田田深呼一口气,走出教室后兴奋地告诉记者,她们的普法课反响不错。
侯田田所说的“她们”,其实是一个公益组织——大学生村官普法联盟。由来自东营市的6名985、211高校相关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硕士组成,可谓是“兵强马壮”。
两件事促成“普法联盟”
成立大学生村官普法联盟的想法,来源于其负责人侯田田。为什么要成立这个组织?侯田田说原因有很多。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她说,这是成立普法联盟的时代背景。第二个原因,是自己身边的两件事,让她坚定了成立普法联盟的决心。
2014年,山东大学法学研究生侯田田,被选聘到龙居镇银王村担任村书记助理。同年4月,在距侯田田上班地点只有8公里的史口镇寨王村,农妇马某因种植罂粟4400株,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受审时,马某辩称自己应判无罪。国家多年来一直在大力开展禁毒宣传,可马某的法律意识之淡薄,让侯田田直呼不可思议。
另外一件事是,今年春节前,银王村一位王姓青年为讨还欠款而对他人实施非法拘禁,最终被判入狱。而很多村民竟替这位青年愤愤不平,丝毫不觉得这样讨欠款究竟错在哪。
这让她心生强烈触动。但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于是,侯田田想到了她的同事们。今年2月28日晚,侯田田拨通了刘菲、刘倩霞、薄龙、鲍腾飞、董建敏等5人的电话,将成立大学生村官普法联盟的想法告诉他们。
大家一拍即合。之所以答应得很痛快,是因为“感同身受”,大家都意识到农民法律意识普遍薄弱。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北于村主任助理刘菲有一个小想法,就是通过普法,让农民真正懂法。最近一段时间,她的村子正在发放征地补偿金。一些农户的女儿早已出嫁、户口也不在村里了,却要求村里也为她们发补偿,“这明显不合法的事,他们竟然打着法律的旗号!”
发放问卷曾受到冷遇
让农民知晓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是6人普法的共同初衷。联盟的运作模式为个人抛出论题,然后小组讨论落实。联盟成立后,普法的“第一把火”还不是入课堂宣讲,而是成功搞了一次农民法律意识调查问卷活动。
问卷由侯田田制作,共设计了19个选择题、1个问答题。草表制作完成后,侯田田通过QQ发给了其他“合伙人”。现任广饶县陈官镇高店村书记助理的鲍腾飞,研究生师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教授,她自诩为“师门里唯一流落在乡村的女硕士”。收到问卷后,鲍腾飞把草表打印出来,发给100多位村民,请他们提意见。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问卷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如果问题太难太生僻,村民无法回答!”
于是,在综合了村民们的意见后,她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整,增补了大量村民身边的案例,用村民听得懂的俗话表达,拿出了最终版本的问卷调查表。
然而,问卷发放并非一帆风顺:不少农户要么不接收调查表,要么勉强收下了就是“没空填”。还有的说:“你们这是搞形式主义,对我们没什么帮助!”
广饶县陈官镇高店村书记助理董建敏说,尽管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让她们感到有些心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说明农村普法之路任重道远。
最终,经过联盟成员们一番努力,这项工作3月上旬完成。70多个行政村的510份有效问卷得以回收。
得到司法所资金支持
区区几百份有效问卷,相较很多大型调查来说,并不那么全面、权威。然而村官们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走村入户的调查中,她们掌握了不少真实情况。
初步统计发现,农民的法律意识非常薄弱。比如,第20题要求“列举出你所有知道的法律”,只有20%的问卷写了3种以上的法律文件,有50%的问卷没有回答,30%的问卷仅写了1-3种。
在回收问卷时,一位村民向联盟成员坦陈:“如果亲戚有犯罪嫌疑,可能会把他藏起来!”
北于村村民刘叔借了邻居王大娘1000元。当时,王大娘认为写欠条有伤邻居面子,就没“多此一举”。后来,她多次催债,刘叔竟以没打欠条为由,拒绝还钱。“法律是有点冷冰冰,但关键时刻能保障自身利益,面子是次要的。”鲍腾飞表示,在土地流转频繁、农民工薪资纠纷日益增多的当今农村,农民应该学习法律保护自身经济利益。
3月是普法宣传月,村官普法联盟开展了多场法律宣传。“与专业司法机构相比,我们村官的身份看上去权威性不够。”侯田田说,但这也是她们的优势。通过日常入户走访,尤其是这一阶段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她们跟很多村民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关系熟络了,普法宣传也好搞了。”联盟负责人侯田田兴奋地告诉记者,最近,她们还得到了龙居镇司法所提供的一笔资金,支持联盟制作专用宣传横幅、普法小册子。让更多的农民“懂法并守法,与违法斗争”是她们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