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大学生村官沉下身子不做过客
2015-05-15 09:31: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郝文锦 王元祯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渭南市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图为该市大学生村官建起的大棚创业示范岗。 郝文锦供图

  陕西省渭南市委组织部在全市916名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践行群众路线“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走访一遍全村农户、记录一本民情日记、撰写一份调研报告、亮出一份公开承诺、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办好一些惠民实事”,大学生村官心中的方向更明了,工作的抓手更硬了。

  走家串户成常态

  渭南市大荔县苏村镇陈村大学生村官潘巍,几乎每周都要到村头一户村民家去上几次,因为村里困难户高大爷家在那里。高大爷老两口年老体弱又重病缠身,基本没有劳动能力。潘巍总是惦记着两位老人,时常到他们家里坐坐看看,“串门”已成为潘巍工作生活的一种“常态”。

  渭南市白水县城关镇城关村大学生村官李亦佳也爱“串门”。这位2014年7月选聘的女村官,由于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刚到农村一时难以适应,曾打过退堂鼓,但在镇村干部热情关心和耐心帮助下,最终定下了心,安下了身。随后的日子里,李亦佳主动入户走访,有时碰到大妈做饭,她会帮着拣菜;看到大叔剪树,她就帮着拉枝;遇到学生娃做作业,她热情地开展义务辅导……就这样,慢慢地跟村里人熟悉了,与乡亲们有了感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在渭南,大学生村官或是借办理合作医疗的机会走家串户,或是在农闲时间上门拜访,或是利用村中集体活动相互交流。走访中,他们用心与农民交朋友,真心拜能人当老师,体会着民情冷暖,汲取着成长养分,村官与村民俨然成了一家人。

  沉下身子解民困

  “沉下身子,不做过客”这是渭南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大学生村官提出的要求。对于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村民的困难,大学生村官们都尽其所能,经济上帮,生活上扶,信息上送,技术上教。

  临渭区人民街道曙光村是一个有名的“城中村”,经济纠纷时常困扰村民。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唐军炜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多数村民法治观念淡薄,平时出租房屋时,连签订租赁合同的意识都没有,导致房客“逃租”情况时有发生。已取得律师资格的小唐发挥专业特长,义务为村民制订了统一的房屋租赁合同。几年来,在他的努力下,村民渐渐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经济纠纷。现在,曙光村的村民遇到大事小情,都习惯先问一问小唐,让他给出出主意、提提建议。

  华县瓜坡镇瓜底村村民方有生一家,一直居住在一处危房里。方有生自已体弱多病,还要独自供养女儿上大学,家境十分困难。大学生村官王医妙在走访调研中,主动与方有生结成帮扶对子,多方筹措资金,为其集资盖起了60平米的新房,并帮助方有生一家扩种核桃、栽植花椒,提高家庭收入。在王医妙的帮扶下,方有生家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这个曾经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家庭,现在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在帮扶中,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是帮扶与被帮扶的关系,而成了彼此依赖的亲人!

  一诺千金办实事

  亮出一份承诺,担起一份责任。大学生村官们面对乡亲一诺千金:“我在村里办农家书屋”、“我给村里办3次果树种植科技培训”、“我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我在村里组织广场文艺表演”……承诺的事项虽小,却是件件用心。

  2014年的暑期,渭南市白水县西固镇西固村大学生村官杨丽敏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村部为留守儿童办起了小书屋。她利用休息时间在小书屋里为孩子们辅导作业、举办读书会、组织朗诵比赛……不大的屋子里,经常会传出欢声笑语,满满的都是爱。

  在大荔县高明镇远离城区的王彦常村,有一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敬老院。为了这座敬老院,大学生村官吴冰没少费劲。他配合村支书和其他村干部,贷款60多万元,利用村里的闲置学校,精心规划装修,建成了这座敬老院。吴冰说:“身为大学生村官,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尽力去做,无论大小,对我来讲都是‘大事’”。

  截至2014年底,渭南市所有在岗大学生村官都积极落实了自已的承诺事项,在践诺的过程中,这些年轻人体验着“守信”的快乐,懂得了“担当”的责任。

  靠实干脱颖而出

  近年来,渭南市通过定位子、指路子、搭梯子、压担子,一大批优秀村官脱颖而出。

  合阳县百良镇侯卒村的大学生村官丁维把“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作为自已干事的动力,先后垫资2万多元,在村里承包了11亩土地发展冷棚红提种植。在他的带动下,群众发展红提种植300余亩,村民增收的步伐正在提速。

  与丁维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富平县老庙镇兰山村的大学生村官王磊。由于村里原来的土石灰窑工艺落后,对环境破坏严重被全部关停,村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王磊每天都在为村上的产业转型忙碌,查阅资料、寻求项目、说服群众,最终与村干部一起,带领大家在兰山村搞起了养殖,如今的兰山村已纳入到富平县“中国奶山羊之乡”的建设当中。

  实践锻炼使许多大学生村官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截至目前,渭南市先后有26名大学生村官成长为副科级干部,104人考录为选调生,241人考录为国家公务员,386人被选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5人进入神华集团、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还有12人凭着几年基层磨练出的底气,开始了自已的创业之路。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