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大学生村官能够更好地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王益区采取建立完善三项机制,搭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平台,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实行“五级”帮带,力促成长成才。建立“5+1”结对传帮带机制,由区委组织部领导、镇(街道)党委书记、镇(街道)包村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能人担任大学生村官指导员,对群众工作和业务政策进行帮扶,让大学生村官参与村(社区)日常工作管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组织开展谈心谈话、大学生村官座谈会等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从思想政治、生活和工作作风、创业就业等方面进行传帮带,提高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强化教育管理,历练工作能力。采取集中培训和选调外出培训、跟踪培养与重点帮扶相结合,加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政策法规、工作方法、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培训学习,提升他们政治理论水平。采取岗前培训、思想交流、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社区)工作情况有初步了解,帮助他们尽快摆正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同时选调大学生村官到区委组织部、镇(街道)机关锻炼、安排急难险重工作等形式,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平台,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提升他们工作水平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干事创业。严格按照规定发放相关生活补贴,并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伤害商业保险和发放安置费等,为他们再就业进行指导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推荐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研究生等各类定向招录考试,协调人社部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事业单位招聘范围,面向大学生村官设置岗位2个,占今年所招录岗位类型的10%。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干部,对担任村(社区)干部的大学生村官,在享受原生活补贴待遇的基础上,同时享受村(社区)干部待遇补贴,对担任社区两委成员的落实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类补贴。对于自主择业、个人创业、灵活就业的大学生村官,协调相关部门提供资金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帮扶。
截至目前,全区15名大学生村官中有1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名、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5名、支部委员5人,同时采取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公务员考试、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等多种途径,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