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平坦镇石板片村原本是一个不出名的小村,但从2011年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个考察队光顾这个小村,从省里到市里,从县里到乡里,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田玲来村里任职后实现的,从摩登女孩摸爬滚打成为村里的领头雁,田玲把自己的根扎在农村,咬定青山,带领乡亲们致富。
成立阳泉首家村官注册的合作社
穿着碎花小西装,烫发,田玲从外表上看很难和农村挂上钩,但她不仅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还带着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不了解她的人,都想问问她后悔吗?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劲头足着呢,根本没时间后悔。
2007年,田玲从山西农大毕业后考上了村官,先去了阳泉市魏家峪村任职。农村的贫穷和落后,远远超出田玲的想象。但她没有被吓倒。她先是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的情况,很快就摸清了村民的真实想法。
村里有个年轻人想要养鹌鹑,田玲听说后二话不说就应承了下来。开始拨服务热线,找市区团委,找小贷公司,找失业中心,天天带着小青年跑,终于拿到了贷款。3个月里,建鸡舍,平场地,设备安装调试,忙得不可开交,在为村民致富建场奔波的日子里,她正怀孕7个月,肚子大得低头看不到自己的脚趾,她还在坚持着。直到生孩子前6小时她还在村里忙活。
第一个项目成功建成达效,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养殖规模扩大到了一万两千只,年收入也达到了近五万元。她结合村里耕地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成立了阳泉第一家以大学生村官为法人代表注册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相继成立运营,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增收问题,更让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
新修的路被称为“能人工程”
2011年11月,田玲在农村支部换届选举中全票当选平坦镇石板片村的党支部书记。石板片村村如其名,除了石板片什么也没有,地下没有资源,地上也没有企业,全村总共169口人,都是留守妇女和儿童,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账面上只有2000元钱。
石板片村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田玲决定从修路开始。没有钱,她就把自己仅有的2万元先拿出来,带动村长把经营项目的10万元钱也贡献出来。支委们分工,一起去找资金。道路改造工程开工了。可村里干活的好劳力都在外面打工,集合不下人。田玲横下心,要做榜样带动,她让妈妈带着刚刚两岁的儿子陪她一起住在村里。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群众,大家都把在外打工的人叫回来劳动,并且表示不计报酬给“自己”修路,连六十多岁的大爷都毫无怨言天天来上工。在工程建设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天天守在工地。
现代农业引村民走上致富路
路修好了,村民们对田玲也没有了先前的看法,大家相信这个城市来的大学生,能让大家致富。田玲却犯愁了,该带领村民靠什么致富?村子除了土地,再没有其他资源了,田玲每天蹲在田间地头,她向农民打听当地的种养业传统,了解土壤水肥等条件。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一次次地向农大老师请教。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奔走在区农技中心和太谷农大之间。几番实地考察后,她很快就将农业调产第一步锁定为引进商品价值较高的果树品种“玉露香”梨,先在村里示范种植了10亩基地,亩产达2000公斤,亩收入约1万元。“玉露香”梨试种成功,长势良好,田玲又引导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新建种植基地;为了经营好这片“致富林”,她与果树所签订了长期产学研用合作协议,指定专家对梨树基地进行 “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同时,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多年来的撂荒土地进行拓荒100余亩,种植了玉米、薯类、谷子、蔬菜等品种。最终形成集观赏、采摘、加工、休闲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
为了挖掘传统种养业潜力,田玲利用村水源充沛优势,“引水上山”灌溉山上的菜地和地势高的玉米地。她在山坡上跑上跑下,自己亲自规划,又请来水利技术员实地查看,设计出了引水灌溉的工程图。在她费尽心血的努力下,一个小水利工程启动了,又是无数个马不停蹄的日日夜夜,百年的干旱地成了水浇地,一车又一车的蔬菜送往市区换回一叠叠的人民币。
田玲几年如一日,她已经记不清多少节假日不休息扑在这个小山村忙碌了。每到一户看到家家团圆,幸福美满,乡亲们对她的亲热和肯定,她感觉到了融入乡亲们中间的巨大幸福,顿时觉得自己整年的忙碌,在外面受到的委屈,遭到的质疑,流过的眼泪都是值得的!她对乡亲们的一片真情赢得了他们由衷地信任、理解和支持,乡亲们私下称她“能干的丫头”。